客服热线:021-80166303
图片报道

9月25日,由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牵头成立的CCI(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迎来了新一届学员,这些学员中大约有一半是医生,约三分之一是工程师,剩余的为投资人。

CCI平台由中山医院心血管医生负责主要运营,是一个实现未来从医疗器械研发创新到产业化落地全链路的平台和载体。过去几年中,中国心血管领域诞生的多个世界级的重磅产品都源自于CCI平台,包括由葛均波院士领衔研发的首个国产完全可降解支架XINSORB,以及即将上市的心脏二尖瓣器械产品ValveClamp。

中山医院心内科首席创新官吴轶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CCI对标的是全球知名的斯坦福大学Biodesign创新中心,通过医工结合解决临床需求。

“我们通过学习Biodesign的创新理念,筛选临床需求,开发创新器械并走向产业化发展。”吴轶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最关注的是患者需求,减轻患者痛苦,同时也希望改善医生的体验。”

CCI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沈雳教授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称,目前已有累计学员近400人,申请专利80余项,30余项产品在研,平台诞生了20余家初创公司。

工程师出身的微光医疗创始人朱锐博士,就是五年前CCI初创时的首期学员,当时朱锐的实验室还借助别人的研发基地,因为CCI的平台,他与波士顿科学埋下了合作的种子,去年进博会二者达成了腔内影像战略合作,推动中国本土创新走向世界。

“医疗器械创新是一道很窄的门,走进去后又要走很远的路。这个平台能让你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朱锐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我们支持CCI平台,并不直接追求商业合作与商业价值。”波士顿科学李晓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但不排斥这个平台上有一些机会能够形成合作伙伴关系。事实上,跨国医疗器械公司与国内企业一样,正受到中国医疗高值耗材带量集采的冲击。除此之外,它们还在面临迅速崛起的强大的中国医疗企业的竞争。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冠脉介入PCI手术去年已经达到百万级规模的量,与美国市场相当。

波士顿科学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张珺在近期的一场医疗技术创新会议上表示:“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人口老龄化将会推动微创介入领域器械需求的大幅增长,很多病患对先进医疗器械的可及性仍然很低。”

这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微创医疗已经拆分了旗下包括微创心通和微创机器人等多个业务板块分别上市,威高也将旗下介入部门进行拆分。两家公司也高度关注CCI平台的发展。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姜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CCI这样的开放创新平台为医生提供培训,这从行业的长期发展来看属于刚性需求。”

姜峰表示,一些大的跨国企业也有推出了类似的创新服务平台,甚至也欢迎竞争对手在自己的平台上做实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这种做法值得提倡。

本月早些时候,在碧迪医疗的首届中国医疗技术创新生态峰会上,也聚集了来自医疗器械产、学、医、研、创、投领域的资深人士,筛选了多个医疗创新项目进行孵化。

长期从事机器人等医疗器械领域研究的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教授宋成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参照Biodesign模式的平台会越来越多,它们各自探索,但殊途同归。”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