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知造局深入产业一线,调研写作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仓储效率倍增方法论”,跟随从货架间繁忙穿梭的AGV、AMR,窥探出数智化带来的降本增效,和医药仓库中正在发生的流通业革命。
文 | 孙鹏飞
编辑 | 唐晓园
目 录
1. 中国医药流通:护航or短板?
1.1 中国医药市场:增速远超全球,2025年或将是历史性追赶机遇
1.2 中国医药流通的两极化:医药电商强势崛起,同时一半企业仓储仍未自动化
1.3 医药仓储管理五大痛点,压低仓库“天花板”
2. 移动机器人解决医药流通难题的三个关键点
2.1 移动机器人产业链概况
2.2 从移动机器人到智能仓储解决方案
2.3 案例解析:快仓X某头部医药连锁企业
2.4 案例解析:快仓X国药
3. 医药流通仓储管理未来趋势
趋势一:疫情之后,移动机器人持续渗透药仓
趋势二:仓储将从成本中心变为盈利中心
趋势三:头部移动机器人企业将迎来业务爆发期
1. 中国医药流通:护航or短板?
1.1 机遇:
中国医药市场增速远超全球,2025年是历史性追赶机遇
中国医药市场正迎来快速增长期。
2021年,中国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115元,增长14.8%。政策方面,“十四五”战略规划中,将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基建投资的重要发展方向。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与医疗支出增加,加上利好政策及人口老龄化趋势,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中国医药市场的高增长率。
根据Frost&Sullivan预测,中国医药市场将从2020 年的14,480 亿元增长到2025 年的22,87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6%,远高于同期全球和美国医药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5.7%和5.2%)。
而在接下来的几年,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由于药品专利到期、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竞争日趋激烈等原因,其市场增速将放缓。中国医药企业获得了历史机遇。
1.2 两极化:
医药电商强势崛起,但一半企业仓储仍未自动化
医药生物产业链中,上游为原材料生产加工,中游为医药产品生产,下游为医药流通与应用。医药流通行业向上承接医药产品,向下对接医院、药店等消费终端,通过医院、基层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等渠道将药品、医械最终流入到患者、消费者手中。
医药行业产业链 图源:同花顺iFinD
在这样的分布下,中国的医药流通企业主要分为三个派别:国企派、商业流通派和连锁零售派。
国企派
国药控股:A股总市值193亿元
上海医药:A股总市值628亿元
华润医药:港股总市值286亿港元
注:市值数据按8月16日收盘算
国企派的药物配送更多用于民生保障,主要的配送对象是各大医院。
商业流通派:
为了压低层层经手后的售价,从2017年起,药品流通采用“两票制”,即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一级经销商卖到医院,分别开出两次发票。
这样一来,中间环节只能选择一家经销商。因此,像九州通、英特、鹭燕之类的商业流通派,药物配送以大进大出为主,兼顾民生。
连锁零售派:四+X
大参林、老百姓、益丰和一心堂为主的四大连锁药店占据了700-800亿元左右的市场规模。
四大之后,则是区域性连锁药店。这些药房的药物流通具有多批次、少批量的特点,物流工人作业繁琐,对准确率要求很高。
2021年10月发布的《商务部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提到,药品流通行业是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行业。
医药市场的迅猛增速,加快了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渠道多元化趋势:
除了传统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供应体系,其它渠道快速发展,包括社区卫生中心、全科诊所、零售药店,以及线上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APP等。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21年6月,全国互联网医院已达1600余家。而在2020年上半年时,全国互联网医院还只有600多家。
医药电商强势崛起,四大医药流通商——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上海医药和九州通正在探索医药电商业务,实现了自身系统与线上医疗平台及医保部门的对接,由各自自营的中心仓,完成向患者药品配送的“仓配模式”、“网订店取”与“网订店送”的新零售模式。
而《指导意见》也将“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国际化”作为发展方向,鼓励推进“互联网+药品流通”、 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流通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