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166303

原创新药企业渴望资本垂青

   2022-06-13 羊城晚报 154
核心提示: 11日,第十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进入分论坛议程。在各分论坛上,来自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产学研人士与政府、金融界相关人士集聚

 

 11日,第十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进入分论坛议程。在各分论坛上,来自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产学研人士与政府、金融界相关人士集聚线上+线下,共同探索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发展方向,共话生物医药产业创业投资服务与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生物医药资金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樊纲:创新需以企业为核心


  “‘十四五’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围绕自主创新能力来培育、发展完善我们的各种体制和政策。”在生物医药创新投融资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就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与投资新格局”进行了探讨。


  樊纲表示,如何形成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机制,是当下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相较于企业,科研机构对于产品发展、市场需求和竞争的了解是有限的,“它有自己的一套评价体系,有科研成果,但往往做出来的东西并不适合市场需求,研发出来后常束之高阁。”在樊纲看来,当前很大一部分生物医药资源被消耗在这样的过程之中。


  如何避免无效消耗,加强联动?多位专家给出的答案是一致的:提高产学研联动与融合,加强研发成果转化。而这一点,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引导。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为生物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广州作为创新资源丰富的城市,聚集了大量研发型生物技术公司,建立了系统完整的产业服务体系,已经实现了“1+1>2”的区域集聚效应。


  官洲生物岛是广州生物产业发展的一个核心阵地。据生物岛实验室成果转化部部长李中华透露,生物岛实验室目前正面临转型发展,它将从专注于生命科学和健康领域的科研机构,转变为专注于成果转化和产业促进的新型研发机构,下一步主要面向产业发展。这个过程需要多久?李中华预计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困境:资本不太愿意投资原创新药


  在演讲中,李中华多次提及一个词:实验室经济。


  何为实验室经济?李中华表示,大多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前期都需要依靠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但单靠政府资金做科研是不可持续的。还需要为产业服务,为产业创造真正的价值。创造价值以后,市场给予相应的对价,这就产生了市场化的收入。在他看来,这个收益既能够反哺科研,也能支撑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以实验室研发为中心的创新生态。“我们希望能成为自我造血的实验室。”


  十四五期间,生物医药行业如何保持中高速增长?多位行业专家与业内人士表示,这离不开新的动能驱动。提高技术创新对产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用药结构的升级,丰富产品组合,是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学恭给出的答案。


  王学恭认为,资本市场是促进医药企业公司发展的重要资源,良好的融资环境有利于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十四五期间,国产创新药进入了商业化的关键阶段,推动创新用药的政策频频出台。鼓励新药研发、医保谈判常态化、开辟新药通道,这些都有利于创新药用药的成长,但挑战依然存在。”王学恭提到,资本市场的变化对于新药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本次大会上,火石创造、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共同发布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数CBIB2.0》,内容显示,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共披露融资事件3281笔,融资数量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三;共披露融资金额3182亿元人民币,在所有行业中融资金额排第一。与此同时,2021年我国药品、医疗器械早期融资(含种子天使轮、A轮)共计1055笔,占医药早期融资69.13%(2020年为68.11%),占医药全部融资32.1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前我国创新药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是,一方面,资本为规避风险不太愿意投资原创新药,另一方面,原创新药企业渴望资本支持。会上,国投创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表示,加强产业形势研判以及行业交流协作,共同完善全国创新生物医药的投资生态,推动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方能将我国打造成为全球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产业(300832)发展的新高地。


  专家谈


  生物产业校企协同创新如何提速?有受访者支招


  请企业出题,由院校组织研发


  近年来,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速,生物医药企业数目由3800多家上升至6400多家,位居全国第三。2023年,全市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将力争超过6000亿元。但是,多位专家表示,广州在生物产业的科研成果转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广东工业大学生物医药学院二级教授赵肃清接受采访时表示,广东工业大学很重视科研成果转化,有一个专门的产业院做转化。在大学做科研要将成果转化为产品,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我平时也做很多科研成果转化的工作,也有一些科研成果成功转化到市场。通过这些经历,我感到高校的药物研发难度挺大,最重要的是推向市场,要推进与企业的合作。”


  “广州的医疗学术资源非常好。”南方医科大学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广州市达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认为,南方医科大学有体外诊断的协同创新中心,可以通过学院的学术资源和大型的上市公司、一些新创的公司建立起合作关系,让企业来出题,让院校组织资源来帮他们完成研究任务。学院的研究成果靠后端的企业来进行互动,转化成技术稳定的产品才能推向市场。“像这样的环节,我觉得企业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我建议在推进转化率方面,尽量把产生的经济效益拿出一部分来奖励研发团队和个人,激励他们主动推动转化。”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昆翎医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战略官张丹认为,“提升转化率要让研发人员和机构有回报。同时,在立项的时候也要注意,既要支持纯基础研究,比如新的机理、新的宇宙观等,也要考虑在应用研究方面发力。立项应该从需求端反推,比如从临床的需求导向来统筹医疗技术的研发配合。”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中药茶饮市场崛起 碧生源袋泡茶成年轻人养生新选择

上一篇:

投资者提问:最近国家支持中药行业发展,贵司参股公司汉王药业中药比例营收怎样...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