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166303

5年“跨国婚姻”终结 海正药业销售存隐患

   2017-11-28 619
核心提示:一段从一开始就不被看好的婚姻,最终还是走到了终点。近日,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控股子公司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
 一段从一开始就不被看好的“婚姻”,最终还是走到了终点。
 
    近日,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控股子公司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股权变动的提示性公告》,公告中说明辉瑞已签署其在海正辉瑞49%的股权转让协议,股权处置完成后,辉瑞不再直接或间接持有海正辉瑞任何股权权益,高瓴资本管理的基金将通过外方间接持有海正辉瑞49%的股权。
 
    针对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监管一部对此下发的问询函,日前海正药业发布公告称,
 
    公司已与辉瑞、高瓴资本管理层进行多次沟通工作,并仍需就《问询函》中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落实、补充和完善。为确保回复内容的准确和完整,经再次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公司将延期回复《问询函》,延期回复期间,公司股票将继续停牌。
 
    辉瑞方面在邮件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时表示:“辉瑞股权的转让将使海正药业和辉瑞更好地聚焦于发展各自的核心优势。在转让辉瑞的股权之后这家合资公司将更名,但将继续保留制造、销售和经销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目前在中国全部的销售和在研产品的权利。”
 
    对于此次股权变动事项,海正药业方面表示会尽快回复。截至发稿,记者未获回复。
 
    需求差异系“分手”主因?
 
    据海正药业公告,此次股权变动共分两步进行。首先,辉瑞将其在合资公司海正辉瑞49%的权益转让给其关联方HPPC。接着,辉瑞于2017年11月10日与相关各方签署了关于HPPC100%股权权益转让协议,并于当日将HPPC100%股权转让给境外买方SAPPHIREI(HK)HOLDINGSLIMITED。转让完成后,辉瑞不再直接或间接持有海正辉瑞任何股权权益,海正药业方面仍持股51%,高瓴资本将间接持股49%。
 
    “归根结底还是两者需求之间的差异和冲突。”有分析人士表示,海正药业和辉瑞“牵手”的目的是想借助辉瑞的先进制药技术,把以原料药为主的企业转变为打造品牌仿制药的公司,并且进入国际医药市场。而辉瑞看重的则是海正药业本身的原料药市场,并不希望海正药业往品牌仿制药的方向发展,因此并无计划对海正药业进行技术输出。其次,辉瑞还希望借助本土品牌的优势,为自身原研产品开辟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市场。“两者之间的诉求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闹掰在常理之中。”
 
    事实上,记者注意到,早在几年前二者刚“牵手”的时候,就有人预言双方没几年就会“闹掰”。
 
    资料显示,辉瑞和海正药业于2012年9月13日成立合资公司海正辉瑞,是国内首批跨国制药企业与本土制药企业共同组建的品牌仿制药合资项目之一。公司总投资2.95亿美元,其中,海正药业和辉瑞的持股比例分别为51%和49%。
 
    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海正药业向合资公司注入75个品种,包括肿瘤药、抗感染等品种,占公司制剂内销收入的85%以上,辉瑞注入“6+2”个品种,涉及内分泌、青霉素等品类,销售规模略大于海正药业。
 
    海正辉瑞成立之初,由于获得转入(药品)品种的生产批件尚需时日,辉瑞指定海正辉瑞以分包装,在中国生产旗下原研药特治星,并由海正辉瑞的全资子公司浙江瑞海承担特治星在中国内地的独家市场推广和分销业务。
 
    自此,特治星成为海正辉瑞主营的明星产品。数据显示,特治星在2013年、2014年的供货量分别达到447.52万支、540.85万支,在2014年供货量达到巅峰的同时,销售量也创下540.55万支新高。2014年,特治星销售收入10.09亿元(含税),成为名副其实的十亿品种。
 
    明星产品特治星加持,海正药业营业收入迅速走高。2012年,海正药业营业收入为58.02亿元,到2013年时,这一数字就迅速增长至86.04亿元,2014年又进一步增长至101亿元,两年时间里,海正药业营业收入几乎翻了一番。这其中,海正辉瑞在2013年和2014年就分别贡献了43.19亿元和49.51亿元的营业收入。
 
    转折点发生在2014年底。辉瑞海外工厂因生产过程改造暂停生产原研药特治星。也是从这一年起,海正辉瑞开始面临特治星供货不足的困境,业绩跳水。业绩不理想,海正辉瑞先后换了三任CEO,海正药业和辉瑞的分手传闻也不绝于耳。
 
    医药行业资深人士刘谦分析认为,二者分手的关键原因并不是合资双方的磨合不顺,而是双方押错了一个政策。“2009年开始推行的基药制度发展并不顺畅,各地药品招标仍是‘价低者得’,合资药企的收益远低于预期。”
 
    接盘者高瓴资本
 
    在回复本报记者采访中,辉瑞方面承诺将做好“分手”之后的后续过渡事宜。“辉瑞与海正药业仍将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继续为中国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仿制药。辉瑞将继续支持进行中的技术转让过程,以确保此前辉瑞授权海正辉瑞制药的产品未来将继续在中国本地化生产。辉瑞仍将继续为这家合作企业供应相关产品,直至完成相关的技术转让。”
 
    而另一方面,海正药业也找到了新的合作对象——高瓴资本。
 
    据悉,高瓴资本创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的公司,经过十余年发展,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投资管理机构。投资覆盖医疗健康、消费与零售、互联网、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金融及企业服务等领域,现已投资了这些领域内一大批国内外优秀企业。
 
    “新进入的高瓴资本虽然很有名,但并没有经营医药业务的经验,也不确定是否有兴趣去改变大股东,所以很可能只是扮演一个低买高卖的财务投资者角色。”刘谦表示。
 
    光谷生物城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其接触过高瓴资本的投资人,在他看来,高瓴资本的投资人相对理性,可以说是做价值投资的一群投资人,“个人认为,对合资公司是利好”。
 
    深圳一位医药行业投资人士对记者进一步表示,管理上,高瓴资本这种强势但是友善的资本在新的合资公司有两个董事会席位,是可以影响公司治理的,辉瑞在的时候毕竟其也是个药企,介入不好太深,但是高瓴资本可以明确提出许多制度、人事、资本诉求;销售上,辉瑞要求合资公司不进行回扣销售,高瓴资本进来之后合资公司的销售有望更加本土化。“海正药业和辉瑞公司合作留下的遗产有望最大程度本土化。”
 
    记者注意到,不论是出于财务投资还是战略投资,高瓴资本接盘的海正辉瑞业绩已经有反弹趋势。海正药业在今年半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6.40%,主要系公司控股子公司海正辉瑞销售收入增加所致。
特治星“依赖症”?
 
    记者注意到,海正药业长期以来一直话题性十足,由于过度依赖特治星而自身产品销售情况不理想,今年3月底还一度出现业绩“变脸”。另外,经常有业内人士拿它和如今的A股药企“市值一哥”恒瑞医药进行对比。海正药业曾经也是国内药企的旗帜,和恒瑞医药的市值在十几年前一度持平,现在市值只有与它同时上市的恒瑞医药的1/12左右。
 
    在如今药企普遍重视研发创新的大环境下,海正药业更是早就有了“研发王”的称号,公司也寄希望于通过大手笔研发,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和恒瑞药业相比,海正药业的产品线比较凌乱,没有特别突出的产品,产品线多而不精,导致资源被严重分化。海正药业走入今天的困境的重要原因是对单一产品的依赖,尤其是特治星。2015年海正辉瑞由于特治星生产线的改造而供给严重不足,不到2014年的1/30,导致2015年营业收入较2014年下降43%,可以看出海正辉瑞对单一药品的依赖程度。
 
    另外,海正药业在产品选择上比较延后,公司多个仿制药品种的申报距离首家企业申报超过5年,有的甚至达8~9年。同时,记者注意到,在产品立项方面,近年来公司失败或中止研发的重大项目比较多。此外,目前公司有息负债过高,侵食大量利润,已上市品种带来的现金流难以支撑多项研究所需的费用。
 
    “根据海正药业2017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两大业务板块为原料药和制剂药,而其中85%以上的原料药销往国际市场。海正药业和辉瑞合作后并没有达到对于原料药国际市场的拓展预期,分手后也有利于海正药业在国际市场寻求新的突破。”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王文华表示,高瓴资本的国际化背景和资源或也能对海正药业的国际市场拓展有一定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11月13日,海正药业还披露了《关于收到浙江省国资委关于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有关事项的批复的公告》,其备受市场关注的混改也再进一步。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中药茶饮市场崛起 碧生源袋泡茶成年轻人养生新选择

上一篇:

小儿推拿真有效吗?专家:要去正规医院或机构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