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166303

优质资源下沉,医疗服务提升

   2017-10-24 412
核心提示:在桐庐分水县罗布场,这是通往千岛湖的一条必经之路,41岁的刘女士和丈夫回家时,与一辆逆行的机动三轮车相撞,刘女士重重摔出几
 在桐庐分水县“罗布场”,这是通往千岛湖的一条必经之路,41岁的刘女士和丈夫回家时,与一辆逆行的机动三轮车相撞,刘女士重重摔出几米远,右腿大量出血,一片血肉模糊,120急救车把她送到附近分水镇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桐庐分院。由于伤情实在太严重,可能要截肢,桐庐分院医生给予清创石膏外固定后,立即联系总院骨科,转送至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
 
    刘女士到达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后,医院马上开通“绿色通道”,迅速进入手术室进行手术,历经6个多小时的手术后,手术完美,刘女士的右腿保住了。
 
    诊疗渠道畅通,伤者转运及时,术后效果好……刘女士是第一个我市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的受益者,像她这样的基层病人还有许多。
 
    让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人民满意度提上来,是此项工作的目的所在。
 
    何为共享?或许这组数据能说明内在的含义。到2016年年底,我市已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底到边。7家市属三级医院托管了20家县级医院,萧山等四区及桐庐等三县(市)29家县级医院与137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紧密型合作办医模式,我市已逐步建立起“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秩序和模式。
 
    一个平台搭建信息互通共享
 
    家住朝晖社区的王大伯,骑车时不小心摔伤了腿,由于行动不方便,他原本打算在社区医院拍个片子后让家人送到大医院进行诊断,可医务人员告诉她,依靠区域医疗影像共享,检查影像就可以通过网络让专家远程诊断审核。
 
    从2012年开始,我市启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2015年7月份,杭州成为全国首个通过国家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的省会城市。
 
    而这一荣誉,更是“让数据多跑腿,百姓少跑一次”的最好解读。目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了接入杭州市所有市属医院以及80%以上的区、县(市)平台(数据中心),实现诊疗数据动态采集。
 
    基于杭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区域内实现了集中式的电子健康档案共享和分布式的区域医疗影像共享。市属医院医生和社区医生,通过共享系统可以查阅患者的健康档案、影像资料等信息。同时,医生开检查单时如果病人此前已有同类检查将会发出提醒,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避免重复检查,节约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和时间成本。截至目前,该平台调阅量达41余万次,提醒重复检查29余万次。
 
    探索合作模式提升基层医院服务力
 
    信息可以共享,而如何将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流向基层。如何把这块医疗“短板”补得更好?从2013年开始,杭州医疗卫生系统开始探索各种方式,自我破题。
 
    单一的对口支援帮扶,正在向紧密型的合作办院、全面托管转变。截至2017年,我市属三级医院分别与县级医院开展以全面托管或学科性的重点(专科)托管为主的紧密型合作办医。目前7家市属三级医院分别与余杭区、萧山区、富阳市、临安市、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的20家县级医院开展了紧密型合作办医,设立分院,其中全面托管11家、学科性的重点(专科)托管9家。
 
    以杭州市中医院为例,其全面托管了建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余杭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余杭区五院),重点托管了富阳区中医院,帮助基层医院创建了中医馆,开设了康复病区和特色科室,对全体护士进行中医特色护理培训,使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全覆盖,明显提升了中医药服务水平。
 
    下沉优质资源共享医疗发展新成果
 
    在基层医疗托管合作,是为输血,而如何造血,基层也能接得住,智慧之城杭州,推行基于信息技术的优质资源共享。
 
    在城区,依托市属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影像、心电、消毒、慢病联合诊疗等“四大中心”,在区、县(市)由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临床检验、影像、病理、心电、消毒供应等“五大中心”,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共建共享。也就是说,以前需要赶赴外地、舟车劳顿一整天的临床检查,现在在区县市,就能在家门口的医院解决。
 
    同时,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作为杭州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医疗人才最密集的市属综合性医疗集团,建立了辐射县级医院的杭州市域医学影像、病理、产前筛查诊断中心和危重孕产妇抢救远程会诊中心,联结市、县和乡镇(街道)三级诊疗服务体系。
 
    富阳人小钟产前筛查的一个指标不好,她所在的东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会诊中心提交市级医院会诊,没有花费一点会诊费用,小钟就得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专家的详细会诊。
 
    而在杭州市区,不出家门,即可看上市级专家,也让市民频频点赞。2015年10月,我市正式启动市级医院与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医联体试点工作。杭州市一医院等5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分别与9个城区的5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组建5个紧密合作医联体。同时,11家市属医院与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合作医联体”。市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一家”,市级医院派专家定期到社区坐诊、会诊、指导,让老百姓在社区放心就医。
 
    通过资源下沉专家团队提供“输血型”的支援及“造血型”的帮扶,使县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充分体现在学科能力方面,通过“双下沉、两提升”工程,为被托管县级医院增加新技术、新项目214项,Ⅲ、Ⅳ类手术增长率为1.07%。
 
    深入一线服务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受益的是各级群众。随着“双下沉、双提升”工作走向纵深,基层医院在人才、设备、管理以及临床技术等方面都与大医院形成了资源共享。
 
    几年下来,群众原本“舍近求远”的就医习惯正在改变,我市交出的人民答卷也是扎扎实实。20家县级医院被托管后,8家市属医院每月派出长驻、固定、临时的管理与技术人员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并将30%门诊号源提供给社区预约平台,专家们在基层医院参与门诊坐诊、住院病人管理、讲课与查房、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以及带教等等,遇到疑难重病人,市属医院为病人开通转诊通道,直接转入医院住院治疗。据统计,每年仅杭州市一医院专家在桐庐二院的诊疗人次就将近1.4万,开展手术100多例,授课培训数十次,每年市一医院免费接受托管医院进修人员100多人。仅2017年上半年,市一医院集团共派出260名专家下沉到基层单位。
 
    同时,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社区中心)实现县级医院对乡镇下沉的全覆盖。通过各区县建立的县域“五大中心”,在乡镇卫生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实现疑难病症的“远程会诊”。
       医疗资源下沉、紧密型帮扶,实现了城市大医院的人、财、物下沉流动,有效提升了县级医院的管理和医疗服务能力。
 
    经过这几年的帮扶,市属医院为受援医院引入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增添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农村群众得大病可以不出县。
 
    而城区,我市在国内率先推行医养护一体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居民与社区医生签约后可提供健康管理、社区医疗和双向转诊等健康服务。
 
    通过资源下沉和签约服务的载体,我市建立起城区二级(即省市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个层级)、农村三级(即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省市级医院三个层级)的层次清晰、定位明确的分级诊疗体系,把更多的农村患者留在了县域,留在了基层。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随着我市各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辅以行之有道的分级诊疗模式,多载体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也油然而生。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新壹科技入选互联网大会创新典型案例 AI大模型赋能传统医疗行业新升级

上一篇:

小学生学中医,校医来上课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