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产业具有很高的门槛
股权投资一定是“投资于未来”。投资的标的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目前被低估,价格合理;2、未来具有很好的成长性。其实对于股权投资而言,不仅是医疗股权投资,都希望能找到目前被低估,并且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只有这样的企业才会在未来会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
首先,价格未被高估,以合理的价格买入是投资的先决条件。我们相信好的项目是相对的,即使企业以后能发展好,但是一旦价格高了,也难以有较好收益。我们坚信股权投资“只有不好和不贵的项目,没有绝对的好项目”。掌握医疗行业估值的规律尤为重要,例如在精准医疗项目的估值这一点特别明显,我们在《八问九路》中多处提到。
其次,项目未来成长性较好。这一点对于对于股权投资而言尤其重要。因为基金都有存续期,项目如没有好的成长性或者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好的成长,都意为着投资失败。在判断项目成长性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具有高壁垒。这个壁垒可以是技术壁垒,也可以是渠道壁垒、规模壁垒或者其他。因为只有项目在细分行业有较高的壁垒,才不容易在未来形成红海竞争。
医疗行业作为一个具有极高专业壁垒的行业,这是由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壁垒包括:技术壁垒、审批壁垒、生产壁垒和营销壁垒等。毋庸置疑,医疗是一个高技术壁垒的行业。从药物角度来讲,无论是药理、药效和安全性评价都需要专业人士解读。甚至药物的报批、临床结果解读和营销渠道的建立,非医药行业人士难以有足够的了解。
从投资角度来讲,医疗投资是一个具有天然高壁垒的领域,高壁垒投资通常可以为资本带来更好的投资收益。但是,高壁垒也阻碍了资本的进入,任何投资行为都是时间和精力性价比的考量的选择,花多少时间和耐性去学习研究这个行业是摆在每个投资机构在投资医疗项目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医疗产业“水深”,需要借助专业团队
2015年年中随着二级市场走熊和众多传统行业的疲软,很多非医疗企业纷纷进军医疗健康行业。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介入大健康领域的上市公司多达百家以上,其中既有通过跨界重大资产重组彻底转型,也有借助跨界形式实现主业延伸和双主业经营模式。
跨界涉足健康产业的上市公司,其原有主业可谓五花八门,既有商业贸易、公用事业、房地产、农林牧渔,也有纺织服装、机械设备、化工、电子信息,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这些仅仅是已有上市公告的上市公司信息,对于大部分上市公司来说,眼下没有医疗布局想法的上市公司已经属于少数”这是笔者之前从不同券商行业研究员群体交流中获得的几乎一致的说法。
按照保守的估计,有医疗健康领域布局想法的上市公司近千家。但是鉴于对医疗产业“水深”的固有思维及国内高性价比项目的缺乏,按照传统的投资方式,这些企业的“医疗梦”很难实现。但随着越来越多专业医疗投资机构的出现,对于医疗产业“水深”的错误认识也终将被改变。
众多医健专业投资机构及专项医健基金的出现和设立将在2017年引领行业投资发展。医健行业投资由于投资门槛高、周期长的特点以前在资本市场一直不温不火,阻碍这个行业发展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行业专业投资人才的缺失,随着近两年这些专业团队的出现将真正开启医健行业投资的大潮。
2015年被成为医疗股权投资的元年也得益于传统投资机构的医疗团队升级为医疗基金团队,以及很多医疗VC2.0机构的出现,亦或有医疗产业出生的投资人活跃于这个行当。2016年政府对于私募前所未有的严厉监管对于这些刚刚地步的医健专业投资机构和基金还是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很多机构也已经在这一波的浪潮中厉兵秣马,2017年正是粮草充足、兵强马壮的最好时候。
同时,医疗行业很大,不同子行业差别巨大,药品和器械几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类型,对于医药行业熟悉的完全有可能不懂器械行业。在医疗投资圈,同时具有五年以上药品行业和器械行业从业经验的投资人已经是凤毛麟角,很难要求其同时有医疗服务行业的从业经历。这就需要从事这个行业投资的投资人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各个细分行业,没有人可以凭借几个投资项目而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不断学习和专研才是这个行业投资的唯一路径,“水深”只不过是不愿意学习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