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就医与买药是严格隔离开的。无论诊所还是医院,都不设药房。医生只负责开具处方,由病患在药店自行购买。医生的药方只注明了药品,并未规定具体厂商品牌。购买时,如果药店恰好有几种品牌的这类药物,药剂师会跟病患罗列不同品牌间例如价格、含量以及服用剂量上的细小差别,由病人决定最终购买哪一款。医生与药品间无直接联系,也就极大减少了制药企业与医生私下贿赂的可能。实际上,德国并没有国内理解意义上的“医药代表”这一职业。诚然有制药企业的人员会定期到诊所或医院与医生沟通,主要工作也是为收集药物的治疗反馈数据。
尽管因为医药分离,尚未有医生因开特定药品收取回扣的案例,但德国医药环节也并非完全廉洁。去年5月,德国就曾曝出高达1600万欧元的“空头药方”诈骗案。医生与药店药剂师、病人合谋后,开出从未实际售出药物的处方药账单,向公立医疗保险公司骗取药费报销。卫生经济学家格尔德·格莱斯克表示,一旦医生、患者和药剂师结为“安全联盟”,极难被发现。
2016年,德国相关机构整合德国研究型制药企业联合会的公开数据,推出了“德国医生隐性收入数据库”。只需输入城市名称、所在地邮编或医生姓名,即可查到该医生是否从制药企业获取额外收入,包括讲座酬金,培训、住宿与交通费用,邀请医生提供药效反馈等任何药企与医生间发生的费用。不过,数据库的信息并未完全开放,只能查询到不足30%的医生信息。超过70%的医生出于各种考虑,拒绝公开与制药企业相关的财务来源。
为加大对所有医疗行业人员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德国已于2015年7月修正相关法案,规定医疗、药品行业相关人员受贿,除被处以罚金外,可能面临3到5年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