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诊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当前医改的重点。卫计委近日公布的《2014年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占比从2013年的59.1%下降到57.4%。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多年倡导的分级诊疗建设目前实施效果尚未显现,分级诊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近八成市民倚靠社区医院开药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局近期公布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市民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开药”,对社区医院“药品种类”方面的满意评价最低。
调查发现,老年人倚靠社区医院“开药”的比例更大,高达83.1%的老年人去社区医院为“开药”。其次是去社区医院接受“常见病治疗”,选择比例为59.7%。选择在社区医院进行“慢性病治疗”、“常规体检”和“打针输液”等治疗的市民比例在24.1%-26.2%之间,选择“康复理疗”和“妇幼保健”的比例则不足两成。
调查中针对过去一年生病却不愿选择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的人追问其不愿选择社区医院的原因,结果发现,居民对社区医院医疗水平的不信任是重要原因。其次,社区医院药品种类有限也是导致部分市民放弃社区医院的原因。
大量市民表示,社区医院的药品品种少,想要开合适的药,仍免不了去大医院挂号取药,造成大医院门诊量虚高的同时,也浪费了社区卫生医疗资源。
已有28个省份开展分级诊疗试点 引导公众就诊习惯改变任重道远
事实上,几年前相关部门就已经提出分级诊疗。2015“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上,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焦雅辉介绍,全国已经有28个省份、10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分级诊疗试点。
医药专家史立臣认为,之前分级诊疗试点时,各个省份的做法大同小异。通俗地讲,就是患者在就诊时先去基层医院诊断,再视病情状况转诊到对口医院,患者在上级医院做完手术后再回到社区或者乡镇基层医院进行康复,其中会对慢性病、急性病进行区分。
史立臣说,实际上在国外普遍都实施分级诊疗的模式,例如患者直接去大医院是不接待的,都得先去所在区域医院诊断(急性疾病除外),开具转诊单之后才能去大医院。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病种、慢性病在区域医院就解决掉了,既不会浪费优质资源,患者的费用也降下来了。
分级诊疗在我国推出也有些年月,为何患者看病依旧扎堆大医院?微医集团董事长廖杰远介绍,分级诊疗最大的难点在于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参差不齐,公众对基层医生的信任度不高。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今后要引导大家看病适应基层首诊。只有充分理解分级诊疗制度设计的内涵和意义,才能更好地
推动分级诊疗工作开展。而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医保政策衔接的问题,应当通过经济杠杆、柔性措施,引导患者自觉自愿到基层就医,让群众切身体会到分级诊疗带来的便捷和益处。
焦雅辉还表示,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化手段,也可以提升医疗资源效率,尤其是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