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语,定义是这样的:年轻人明知自己的生活习惯不健康,但懒得改正,于是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自认为可以弥补的行为,以获得心理安慰的独特“养生方式”。
比如,忍不住想喝甜的,就喝0卡汽水、代糖饮料;忍不住喝奶茶,就点“少冰、少糖”的;熬最长的夜,敷最贵的面膜;啤酒杯里泡枸杞,冰可乐里放党参等等。
本报讯 近年来,随着青年一代开始流行“朋克养生”,一些添加中药成分的茶饮、面包、冰淇淋等主打“养生”概念的食品层出不穷,颇受欢迎。
记者走访发现,海口有不少售卖养生食品的中药茶饮店,相较于常见食品,养生食品存在忌用人群,店员会根据消费者的身体情况推荐相应的食品。医生提醒,“朋克养生”并不健康,年轻人更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中药餐饮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但不能完全代替药物治疗。
记者走访 “熬夜水”可见人参,部分中药茶饮有忌用人群
记者在海口金贸东路一家中药茶饮店内看到,店铺售卖的茶饮分为鲜爽果茶、鲜醇奶茶、鲜煮方子三类。根据杯子大小和材质,售价从14元-28元不等。每一类茶饮名字前都标有“药食同源”字样,一旁还标注了所含材料。部分饮品还标注饮用提醒,提示忌用人群以及食用相关药材的注意事项。
“店内主打养生茶,卖得最好的是太阳通明茶(熬夜水),其次就是洛神陈皮赋。太阳通明茶能解疲劳,经常熬夜的人可以喝。现在养生年轻化了,不少年轻人注重养生保养了。”店员告诉记者,店内还有祛湿排毒消肿的阳明丽人茶,以及有润肺下火、开胃消食、安神助睡眠等功效的饮品。
记者在饮品单上看到,太阳通明茶含有人参、菊花、枸杞、莲子和重瓣红玫瑰等材料,饮用提醒一栏标明“本品装的人参(人工种植,5年及以下)可二次加工食用,如食用,建议食用量不超过3克/天,孕妇、哺乳期及14周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
记者买了一杯太阳通明茶(熬夜水)品尝,杯中能看见人参、菊花、枸杞、莲子等药材,饮品呈淡黄色,喝起来有股淡淡的药味。离店前店员提醒记者,喝完杯中的饮品后可以加入温热水和菊花再次冲泡,但过夜后不宜再饮用。
中药茶饮店供应药膳正餐,每位300元
记者来到福海路一家中药茶饮店,店内仅售卖国粹轻养茶和国茶轻乳茶两类茶饮,售价根据杯子大小从12元-18元不等。在国粹轻养茶的一侧标有“3岁以下、孕妇、特殊病患者、原料成分过敏人群,请谨慎食用”字样。
店员介绍,由于祛湿茶、润喉茶、补元气茶等养生茶(轻养茶)正在调配中,目前店里只有奶茶等常规饮品。“祛湿茶(朱颜消[易]瘦)和下火茶(消火茶)喝的人比较多。店内还提供药膳,可供应午晚餐,按照用餐人数收费,每人300元。”
记者观察发现,该店一处小桌上摆放了养生茶的介绍牌。其中,“朱颜易(消)瘦”的介绍牌显示,饮品溯源为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要方》,主材为芡实、茯苓、薏仁、红枣、赤小豆等,属性为润肤养颜、生津润肠、延缓衰老。“伏火静心”介绍牌显示,饮品溯源为金代名医李杲《内外伤辨惑论》,主材为夏枯草、金银花、竹叶、薏苡仁等,属性为清热解毒、凉血祛火、降压静心。
记者在店铺后院的墙上看到药膳宣传介绍,除了店铺的药膳研究经历外,还印制了补中益气鸽、四君子松茸盅、石斛捞蟹、芡实鱼米、六味地黄鹿排等10道药膳的配图和名称。
市民声音
面对养生概念食品,他们这样说……
记者随机采访几位市民,询问如看到添加了中药材的养生概念食品,是否会买来尝尝。
市民李女士表示会尝试,“如果遇到感兴趣的,我会买来尝尝。”
市民符女士表示不会,“我喜欢喝奶茶,不会尝试任何‘养生’类的东西。”
市民李先生也表示不会,“这类添加了中药材的食品不能乱吃,我还是不太放心。”
医生提醒 中药餐饮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
“中药材(药食同源的食物)具有调节人体机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作用。要发挥食疗养生的作用,首先要了解自身体质和需求,选择适合的中药材。”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陈后煌建议,在选择中药材时,首先要根据体质选择,如寒性体质者可选用红枣、桂圆等温性食材;热性体质者可选用绿豆、菊花等寒性食材;二是合理搭配,将不同的中药材进行搭配,如枸杞子搭配菊花可明目,红枣搭配生姜可驱寒;三是适量食用,中药材并非越多越好,适量食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四是长期坚持,食疗养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
陈后煌告诉记者,中药餐饮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但不能完全代替药物治疗。中药餐饮具有调节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等作用,适用于亚健康状态和慢性病的辅助治疗。但对于一些急性病和严重疾病,药物治疗仍然是必要的。在使用中药餐饮时,应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食用。
陈后煌还提醒,冬季养生,海南市民宜多食用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生姜、大枣等,以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同时,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和均衡性,避免单一食物过量摄入。此外,适当增加辛辣调味品如姜、蒜等,可以帮助驱寒。需要注意的是,体质偏热的人群应避免过多食用辛辣食物,以免加重体内热象。(记者 林鸿晖 文/图 编辑 程偲 林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