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制造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既要强调产业界、教育界等各个层面自主创新的能力,又要强调创新质量的提升。聚焦中医药制造升级,需要切实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以中医药企业现实需求为牵引,以深化产教融合为抓手,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借力中药智能制造技术框架与方法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切实推进中药制造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现代化。
智能制造是中药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创新业态中,既需要企业承担起主体地位的创新任务,又需要考虑教育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摒弃“一纸合同、一笔资金”的传统合作模式,逐步转向“企业出题、高校答题”的精准发力模式。高校创新需要走出校园,走向国家需求之处。
在中药智能制造研究中,有许多实验室、小试中试平台产生的好模型、好技术,停留在文章中、停留在电脑上,无法到达产线上、设备中,因此无法真正支撑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升级。通过国家产教融合平台、学校产业孵化园、科研转化基地等平台效应,畅通联系,打通堵点。打造开放性、市场化的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孵化器支持科技成果“熟化”转化,引进高水平运营主体、行业龙头企业和投资机构,帮助高校科技成果进行可行性验证、原型产品开发和市场潜力评估,为成果评级定级,方便成果转化。
中药智能制造不仅助力产业在技术上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更激发了研究成果的丰富与积累,实现“从一到百”的创新升级与迭代。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作用下,打通中医药成果转化链,理顺体制机制,构建产学研用紧密协作的“生态圈”,以高校为中心打造 “环高校”中医药创新创业集聚区,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高效循环。同时鼓励和激发多种转化形式,形成专利转化、软件著作转化、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培训等多栖模式。
中药制造从传统的手工作坊制造走到如今的工业制造,离不开技术创新,离不开产学研的通力合作。放眼未来,中药制造要继续完成智能制造的转化征程,发挥中药智能制造的创新力,进一步激发中药制造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