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166303

学术争鸣 | 上海中医药文化遗址遗迹调研

   2023-10-25 ​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3434
核心提示:本文作者:俞宝英(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物馆,副研究馆员)原文刊于《上海地方志》2023年第三期(责任编辑 陈畅)“方志上


本文作者:俞宝英(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物馆,副研究馆员)

原文刊于《上海地方志》2023年第三期(责任编辑 陈畅)“方志上海”公号推文略有修改

如需转载烦请联系作者本人。

《上海地方志》杂志是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的公开出版学术性季刊,旨在加强地方志理论研究、促进地方志学科建设、搭建地方志研究交流平台,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为扩大社会影响力,从2020年7月30日起,“方志上海”微信公众号定期推出一篇《上海地方志》已刊发文章,主题涉及志书、年鉴、地方史、方志文献等方面,其中不乏著名专家和学者倾力之作,供大家借鉴交流。欢迎大家留言提出办刊建议,期待大家向《上海地方志》投稿,投稿邮箱shdfz@shtong.gov.cn。

摘要

上海地区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近代海上中医更是引领行业发展。本文通过对上海地区中医药文化遗址遗迹的调查研究,在回溯历史场景、分析遗址遗迹现状基础上,提出对其的保护、研究和利用的对策建议,以期助力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

一、研究背景

上海地区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1987年,上海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在青浦崧泽遗址清理到两口6000年前的水井,是上海先民讲究卫生的重要佐证。同时,上海考古还发掘出先民用于防止尸体腐烂的玉晗、杀灭蚊虫的熏炉、储存酒的陶盉等酒器。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西晋陆机《平复帖》清晰地记录了“瘵”这种肺部疾病;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元代赵孟頫手书《道德经》《黄庭经》中也有非常丰富的养生内容。位于松江的唐代陀罗尼经幢、青浦朱家角的放生桥和青浦镇南的万寿塔等地面文物,则表达了人们祈求消灾得福、健康平安的美好心愿。

据文献查证,上海地区古代医事管理制度的演变和上海地区的建置沿革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秦代确立中央集权制以来,上海地区的医事管理归属其所在的地方政府。唐天宝十年(751年)设立的华亭县,是上海地区第一个行政独立建置,最早属苏州管辖。虽缺乏文献证明其医事管理机构的存在,但苏州碑刻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刻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的“平江图”中的“惠民局”和“医院”,不仅是我国古代官办药局和有实物考证的最早医院的见证,也是当时上海部分地区医事管理的佐证。而上海境内最早的卫生管理机构当推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设立的、负责管理当地卫生行政和医学教育的机构“崇明官医提领所”。

明《姑苏志》中记载的崇明“官医提领所”,大德八年(1304年)并入医学

另外,上海地区名医辈出。从唐代陆贽起,历代地方志等文献记载的医家有数百人,他们中有“庄行与竿山何氏、南桥与龙华徐氏、外冈郁氏、龙华张氏、浦东秦氏、江湾蔡氏等”中医世家,其中包括随宋室南渡将医术带来上海的世医家族,从而形成上海中医悠久多元的历史底蕴。上海历代医家大部分服务于地方百姓,小部分以院使、御医、管勾、教谕、吏目、医士等官衔任职于太医院或地方政府,为皇室成员、地方官员服务或参与国家各级医事管理。

上海开埠后,西学东渐,中西医汇通。在太平天国、抗日战争两次大的移民潮中,上海迎来全国各地诸多中医医者。“上海社科院对上海名医的调查资料显示:来沪行医者占41.3%;避祸来沪,定居行医者占25.4%;求学来沪,然后行医者占22%”“1948年3月上海市中医师公会登记在册的中医会员有3299人,大多来自全国各地。”这为近代海上中医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优质人才优势。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 创新中药加速上市进程

上一篇:

盘龙药业(002864.SZ):预计今年底中药配方颗粒备案国标品种达100个左右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