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166303

医药行业2023年策略报告:新机遇、新发展

   2022-12-19 未来智库 220
核心提示:1.新机遇新发展:医药底部+新冠物资医药行业估值和持仓处于历史底部。医药行业 PT-TTM 仅 24.35 倍(2022.12.08 数据), 仅略高

 

1.新机遇新发展:医药底部+新冠物资

医药行业估值和持仓处于历史底部。医药行业 PT-TTM 仅 24.35 倍(2022.12.08 数据), 仅略高于过去 10 年最低估值 20.31 倍。公募基金对医药行业持仓比例自 2020 年以来 持续下降,还处于底部区间。从行业增速来看,随着新冠疫情政策调整后,医疗需求有望 逐步恢复正常增长;从估值来看,医保集采政策更加理性,近期公布的脊柱国家集采价格 降幅比市场预期好,压制估值的最大风险因素好转。整个医药行业处于业绩、估值、持仓 底部,投资价值凸显。

新冠防控政策调整。奥密克戎毒株传染力强但致病力弱,主要以上呼吸道症状感染为主, 引发的临床症状以发热、咽痛、咳嗽、腹泻为主。随着新十条政策发布,全国各地新冠防 控政策有较大调整。新冠感染人数上升,新冠防护产品采购需求增加。随着新冠防控政策调整,新冠感染人数 上升,居民健康监测和对症治疗需求将会释放,对新冠防护产品采购需求增加。

图片

2.创新产业链

2.1.创新药:国家全方位支持创新药,出海有望迎来新机遇

2.1.1.国家政策鼓励创新药和创新器械研发并加快上市

政策支持下创新药械进入发展新纪元。2017 年国务院出台了政策推动药监部门加快创新 药品和器械审批效能。2018 年开始药监局开始陆续落地执行,临床试验从审批制改为默 认许可制,为创新药品和器械开设优先审评通道,加快新产品上市进度。

药品审评速度明显加快,助力创新药上市。随着药品审评新政策出台,2017 年以来我国 的药品临床试验申请和注册申报申请数量大幅度增加,化学创新药 IND 申报数量从 2017 年的 378 例提升至 2021 年的 1134 例,NDA 数量提升至 2021 年的 32 例;创新生物制品 IND 数量由 2017 年 74 例迅速提升至 2021 年 643 例,NDA 数量也已提升至 2021 年的 23 例。药品审评时间与欧美药监局的差距明显缩短,从 2017 年的 84 个月缩短到 2018 年的 30 个月左右,加快了我国创新药产品上市步伐。

2.1.2.医保目录调整速度加快,支持创新药产业发展

医保目录调整进度加快。医保是我国最大的医疗服务购买方,进入医保目录有助于大幅度 加快药品销售放量速度。我国医保目录以前是每 5 年左右调整一次,医保局成立后每 2 年 调整一次,新产品进入医保目录的频率大幅度加快,有助于新产品快速放量,提升销售额 爬坡曲线,提高投资回报率。2016 起医保部门直接与药企谈判,每年均有创新药品通过谈 判进入医保,创新药谈判降低价格换取医保报销,通过以价换量进一步加快了创新药的放 量速度。医保新政助力创新药放量。医保目录每 2 年一次动态调整+每年 1 次医保谈判,加快了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的步伐。创新药从获批至进入医保目录的平均时间从 2017 年的54.2个月缩短到2020 年的 21.2 个月, 时间逐渐缩短,临床急需创新药物加速纳入医保。通过医保谈判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数量也大幅度增加,有助于提高药品投资回报率。

简易续约政策降幅温和,鼓励药企加大创新。2022 年 6 月 29 日,医保局发布医保目录 《谈判药品续约规则》文件,简化了谈判流程、提高了医保谈判效率,规范了续约药品价 格降幅。(1)不调整支付范围的药品,即没有新增适应症;(2)调整支付范围的药品,即 新增适应症。两者最高降价幅度均在 25%。新增适应症的药品可以申请“简易续约”,在申 报上只需要经过专家评审,通过后药品有望不用重新进行医保竞价谈判,直接进入医保。 由于创新药新增适应症情况较多,而新增适应症又能扩大药品的医保报销范围,有利于药 品的后期放量。

图片

2.1.3.创新药出海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出海成为检验创新药的新标准。中国创新药研发实力增加,将从国内市场逐步走向全球市场,研发出海是检验创新药含金量的新标准。海外技术授权、海外启动临床、海外获批上 市、海外建立销售渠道,难度从低到高。创新药头部企业的实力逐步得到认可,迈向海外 市场。海外授权方面典型案例是信达生物将单抗药物 IBI308 和 IBI301 药物海外权利授权 礼来,预付+里程碑付款合计共 33 亿美元。除了 License out 形式以外,部分中国药企也通过海外临床方式布局产品商业化。已有多 家企业在美进行临床试验,2019 年 11 月 FDA 批准百济神州泽布替尼用于治疗既往至少 接受过一种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MCL)成人患者,标志着中国原研抗癌新药实现出海“零 突破”。

泽布替尼 R/R CLL 已获欧盟批准,头对头优效奠定出海放量基础。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 的全球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在全球共入组了 652 例患者(其中 60%在欧洲入组,17%在 美国入组,14%在中国入组,9%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入组),取得了临床优效性结果。2022 年 4 月 11 日,泽布替尼在复发或难治性(R/R)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 淋巴瘤(SLL)成人患者中展示了优于第一代 BTK 抑制剂伊布替尼的总缓解率,ORR 结 果分别为 80.4%和 72.9%。11 月 17 日,欧盟委员会已批准泽布替尼用于治疗初治(TN) 或复发/难治性(R/R)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成人患者,为 CLL 患者提供了一种具有变革性的治疗选择。泽布替尼临床疗效优于伊布替尼,未来有望获得十亿美金级别的销 售额,成为第一个出海成功的创新药。

2.2.科研服务:高速成长+进口替代

2.2.1.科研服务方兴未艾,上游企业如雨后春笋

我国科研服务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外国厂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国内企业通过 自主研发或代理经销模式切入市场,满足科研客户提供多样化产品需求。

2.2.2.科研服务全球市场稳定增长,中国市场大有可为

全球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每年研发总投入已超过两万亿美元。科研相关仪器设备、试剂耗 材、配套服务等均为科研服务产品。自人类进入工业革命以来,科学研究投入对于生产力 提升的效果日益显著,各国每年也在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 年以 来世界强国每年研发支出占 GDP 的比例稳中有升,接近 GDP 总量的 3%。 创新导向驱动全国科研支出持续增长。中国科研投入全球排名第二,保持 15%的复合增 速。我国科研投入持续加大,总研发经费从 2005 年的 3003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27864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 15%,过去 5 年复合增速仍然在 12%左右。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新壹科技入选互联网大会创新典型案例 AI大模型赋能传统医疗行业新升级

上一篇:

东诚药业:业务国内领先,创新研发推动新增长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