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实时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迈威生物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8-30 17:4397740

 

迈威生物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及基本特点

  (1)医药行业情况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和头豹研究院报告统计,随着患者可支付能力的提升,患者群体的增长及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中国医药行业市场规模2020年达到1.6万亿元,预计整体以6.8%的年复合增速增长,2025年市场规模或扩增至2.3万亿元。中国医药市场主要有化学药、生物药以及中药三个部分构成,生物药在中国医药市场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在2016年占整体医药市场比例14%左右,到2020年则占比约21%,是三个细分行业中复合增速最快的行业。生物药2016年至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17.1%,预计2020至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14.3%,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6,744亿元,生物药将占整体医药市场规模近30%。

  (2)政策及支付方情况

  2021年11月,CDE正式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强调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从立项到开展临床试验,都应贯彻以临床需求为核心的理念,开展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研发,开启了创新药供给制改革。以临床价值为本的新药开发成为主流趋势,国内药品开发将立足于患者需求和药品的临床价值。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仍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为主体,个人付费为医保之外最重要的支付来源。基于基本医疗保险“广覆盖、保基本”的定位,有限资源下无法支撑药品的高昂定价,而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准入医保的前站,可合理支撑创新医药的专利高回报生命周期。近年来国家频繁颁布各类政策,鼓励商业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作用。2020年初以来,“城市定制型普惠补充商业医疗保险”(简称“惠民保”)在全国迅速铺开。“惠民保”在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之上,为参保人群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医疗费用报销,同时也为医药产业开拓了新的支付方。商业保险的不断发展,将为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3)阿达木单抗市场发展情况

  自身免疫性疾病被誉为除心脑血管和肿瘤之外第三类主要疾病,其病因为主要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导致自身组织损害,通常为病程较长的慢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手段。TNF-α在多种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现已证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克罗恩病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TNF-α密切相关。以TNF-α抑制剂为首的生物制剂由此成为上述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革命性药物。

  阿达木单抗原研药修美乐至今上市已近20年,2021年销售额仍然高达206.94亿美金,并占据全球药品销售额榜首近10年。核心专利已于2016年在中国到期,并有多款品种于国内获批或递交上市申请。逐渐加剧的市场竞争使得阿达木单抗的价格大幅下降,修美乐于2019年11月通过国家医保谈判,进入国家乙类医保,价格从7,820元(0.4mL:40mg)降至1,290元。尽管我国人口基数广大,阿达木单抗的适用患者总数较多,但是受医保目录纳入时间较晚、纳入前售价较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生物制剂的普及率和使用率极低,长期以来阿达木单抗的在中国的销售规模并不乐观,仅占全球份额的低于0.2%,远小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与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的地位不相匹配,存在较大未被满足的需求。随着2019年年底首次获批3个适应症,及2021年年底新增5个适应症,截至2022年6月30日,修美乐在中国获批的适应症共8个,而其在全球获得批准的适应症已达17个,未来随着国内适应症扩增,将为更多中国患者提供临床可及性,同时提升阿达木单抗的市场空间。2021年我国阿达木单抗的销售规模为17.3亿元,(注:包括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与药店终端数据,药店端单指中国城市实体药店,不含各药品的在线销售情况,因此不能完全等同视为各药品的实际业绩;修美乐销售规模为9.2亿元),较2020年的累计销售额9.1亿增长了90.1%,放量趋势明显。随着阿达木单抗国内售价的整体下降及被纳入国家医保,市场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中国阿达木单抗市场规模预计于2025年达到139.62亿元,2020年到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81.12%,预计2030年将达到240.11亿元,2025年到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45%。

  (4)地舒单抗市场发展情况

  地舒单抗系全球唯一获批上市的抗RANKL单克隆抗体药物,地舒单抗的上市品种包括安加维和普罗力,二者分别针对不同适应症,具体信息如下: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骨质疏松素有“沉默的疾病”之称,是导致疼痛、行动不便、造成骨折并危及生命的潜在因素。据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发布的数据,全球超过50岁的人群中,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因骨质疏松引发脆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也是老年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内,20%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地舒单抗已被美国骨质疏松症基金会(NOF)出版的《美国防治骨质疏松症医师指南》推荐使用,是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妇女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推荐用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如今我国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正急剧增加,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19.2%,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32%,已然成为中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中,以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在中国,每3名50岁以上女性中就有1人患有骨质疏松症,65岁以上女性的患病率更是超过半数(51.6%)。地舒单抗已被我国《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断指南(2017)》推荐使用,适用于对口服不能耐受、禁忌、依从性欠佳及高骨折风险者(如多发椎体骨折或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骨密度极低的患者)。《地舒单抗在骨质疏松症中临床合理用药中国专家建议》中提到:Freedom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地舒单抗治疗3年可降低影像学诊断的新发椎体骨折风险68%、髋部骨折风险40%以及非椎体骨折风险20%。长期治疗,新发椎体骨折和非椎体骨折的年发生率均保持在较低水平,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在肿瘤领域,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欧洲肿瘤学学会(ESMO)发布的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均推荐地舒单抗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前列腺癌等实体瘤的骨转移的治疗。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中,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分别位居第一位、第三位和第十位,系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种类之一,因此肺癌等实体瘤患者发生的骨转移将导致对地舒单抗较大的需求。

  2019年5月,为加快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推进临床急需境外已上市药品在我国进口注册,地舒单抗注射液(英文名:Denosumab Injection)作为第一批临床急需境外药品目录中的14个品种之一,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进口注册申请。

  在巨大的患者群体、出色的临床结果、无明显不良反应、医保覆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我国地舒单抗在2030年将达到106.61亿元的总市场规模。

  2、主要技术门槛

  以抗体药物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药物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将多学科的知识技术加以融合与应用。生物技术药物较之化学药物,存在诸多特殊之处:其分子量大、空间结构和翻译后修饰复杂,且需要考虑免疫原性带来的影响;其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其工艺流程复杂并且规模化生产对工艺技术的要求高,需要高端人才、设施、设备和原材料;同时生物技术药物行业监管也更为严格。

  主要技术门槛体现在整个研发生命周期的如下主要阶段:分子发现与成药性研究,工艺开发与质量研究,临床研究,生产转化。同时除常规单克隆抗体外,双特异性/双功能抗体、ADC、基于抗体结构的重组蛋白,这些特有结构的药物在整个研发过程中均存在特有的研究和开发技术门槛。

  (二)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要业务

  (1)主要业务概述

  迈威生物以市场需求大且临床应用未得到充分满足的生物类似药及针对成熟靶点的创新药为起点,完成了临床前研究到商业化生产乃至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始终秉承“让创新从梦想变成现实”的愿景,践行“探索生命,惠及健康”的使命,通过源头创新,为患者提供疗效更好、可及性更强的生物创新药,满足全球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公司主营业务为治疗用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抗体和重组蛋白药物,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专业人才为核心,聚焦自身免疫、肿瘤、眼科,兼顾感染和代谢等重大疾病领域,跟踪全球研发热门靶点,并以基础科学成果为依据开展全新靶点的抗体药物开发,前瞻性地发展与拟上市品种相匹配的商业化生产能力,并且招募组建覆盖风湿免疫、肿瘤、慢病等多个治疗领域的销售及推广团队,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开展市场推广和商务合作。以期利用3-5年时间将公司建设成为抗体药物生产能力一流并拥有多个独特产品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

  公司凭借国际领先的五项特色技术平台和研发创新能力,在品种管线构建、平台技术差异化、适应症选择等方面持续创新,同时在技术优势领域持续进行基础研究及其转化。现有上市产品1个,以及分别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在研品种13个,包括10个创新品种和3个生物类似药,其中2个品种的药品上市许可申请已经受理,3个品种处于关键注册临床试验阶段。独立承担1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多个省市级科技创新项目。公司以创新为本,注重产业转化,符合中国GMP、美国FDA cGMP和欧盟EMA GMP标准的抗体和重组蛋白药物产业化基地已在江苏泰州投入使用,并已通过欧盟QP审计,分别位于上海和江苏泰州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中。

  公司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发团队,核心团队成员均有跨国医药公司、上市公司或研究院所从业经历,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丰富的管理经验,熟悉生物制品从研发到生产、从生产设施建设到资产管理乃至海内外市场销售和商务拓展全产业链的规则和运营。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在职员工917人,其中技术研发人员488名,占比53.22%,公司员工中36人拥有博士学历,190人拥有硕士学历,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为24.65%。

  (2)技术平台建设及经营成果

  公司依托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建设完成了分子发现与成药性研究体系、工艺开发与质量管理体系和生产转化体系,其中分子发现与成药性研究体系建立了自动化高通量杂交瘤抗体新分子发现平台、高效B淋巴细胞筛选平台、双特异性/双功能抗体开发平台、ADC药物开发平台、PEG修饰技术平台等五项技术平台,运行五年来形成一定的成果。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独立承担1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独立/牵头承担共计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挂牌“上海市抗体药物发现及产业化技术创新中心”,助力构建产学研协同、市场化导向的运行机制,推动了生物医药领域技术创新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应用,形成了技术创新持续供给能力。

  公司依托工艺开发与质量管理体系和生产转化体系,完成了9个品种的工艺、质量及生产转化研究,其中2个品种的药品上市许可申请已经受理,3个品种处于关键注册临床阶段。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申请52件(国内、国家、PCT),新增授权8件(国内、国家);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累计专利申请241件(国内、国家、PCT),累计授权64件(国内、国家)。

  (3)产业化能力建设及经营成果

  公司泰州生产基地(泰康生物)已完成符合中国GMP、美国FDA cGMP和欧盟EMA GMP标准的抗体及重组蛋白药物生产设施建设,配备完善的公用设施系统、仓储系统、污水处理站等配套设施,通过各项验证并投入使用,建立了完整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初步具备商业化生产能力,并于2019年取得由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正在进行公司在研品种的临床用药生产,并将用于其商业化生产。生产设施包括三条原液生产线和两条制剂生产线,拥有抗体药物产能4,000L,可快速扩大至8,000L,同时拥有重组蛋白药物产能4,000L,制剂生产线可满足一次性预充针和多个规格西林瓶灌装。截至报告期末,已完成8项在研品种的临床样品制备工作,其中原液生产合计47批次(200L培养规模16个批次、500L培养规模2个批次和2,000L培养规模29个批次,与上市后商业化拟定生产规模一致),制剂生产合计70批次,所有批次样品均检定合格。生产基地于2021年通过欧盟QP审计,并于2022年6月通过GMP符合性检查。

  为满足公司产业化进一步扩大之需求,公司上海金山生产基地(朗润迈威)启动“年产1,000kg抗体产业化建设项目”,该项目参照中国GMP、美国FDA cGMP和欧盟EMA GMP的要求,按数字化工程标准建设,计划服务于全球市场。项目占地6.97万平方米,包括抗体药物生产车间、制剂车间及辅助设施。截至报告期末,已完成生产车间、质检等建筑厂房单

  体建设,建筑面积50,637平方米。目前正在开展车间厂房内设备设施安装及净化装修等施工,预计2022年四季度开展调试、验证等试生产前工作,2023年上半年进行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生产线和制剂生产线的试生产。一期建设规划采用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及不锈钢生物反应器两种原液生产方式,建成后可形成27,000L哺乳动物细胞培养规模。同时,公司于2020年11月启动泰康生物“中试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建成后主要用于ADC药物和重组蛋白药物的商业化生产。项目于2021年9月取得施工许可后开工建设,截至报告期末,主要建筑均已完成结构封顶,除质检综合楼外,其他单体均已完成二次结构施工和内墙涂料的施工。土建工程预计在2022年完成项目竣工验收,2022年三季度开始车间三、仓库一、工程质检楼的机电安装施工,2023年上半年完成施工及设备安装调试、验证等工作,并具备试生产条件。

  (4)营销体系建设及全球商务拓展

  迈威生物依托全资子公司江苏迈威,建设了同时具备药品销售及推广的国内商业化经营主体,由公司营销中心对该主体进行管理及维护。同时结合管线产品上市周期,拟逐步招募组建覆盖风湿免疫、肿瘤、慢病等多个治疗领域的销售及推广团队。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已完成风湿免疫产品线团队组建工作,营销团队由市场及上市后医学模块、销售及市场准入模块、产品推广及售后管理模块、分销招商模块、运营管理模块、GSP质量管理模块构成。迈威生物营销中心全面承接君迈康国内商业化经营工作,通过构建平台,快速高效地将获批适应症(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产品信息传递至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应用中,同时,配合研发、注册、上市后医学等部门,推进该产品其他适应症(用于治疗克罗恩病、葡萄膜炎、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儿童斑块状银屑病、儿童克罗恩病适应症的补充申请已获得受理)的合理外推工作。

  同时,公司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开展市场推广和商务合作,设立国际业务部和商务拓展部进行境外市场推广及全球商务合作。

  截至目前,针对已上市或即将上市的9MW0113、9MW0311等在海外市场的商业化推广签署了6份正式协议及2份框架协议;此外,针对8MW0511、9MW1111等临床开发阶段的品种已完成签署3份对外技术许可合作协议,协议金额累计15.98亿元人民币并可获得产品上市后的销售收益分成。

  2、上市产品和在研品种

  公司品种以源头创新、自主研发类生物制品为主。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现有上市产品1个,以及分别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在研品种13个,包括10个创新药,3个生物类似药,覆盖自身免疫、肿瘤、代谢、眼科、感染等多个治疗领域。

  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的研发管线情况如下:

  (1)上市产品

  目前公司拥有一款已上市治疗类药物:君迈康,为公司与君实生物合作开发的重组人源抗TNF-α单克隆抗体注射液(迈威生物项目代码:9MW0113,君实生物项目代码:UBP1211),为修美乐(通用名:阿达木单抗)的生物类似药,今年一季度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许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的治疗,并于8月递交增加用于治疗克罗恩病、葡萄膜炎、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儿童斑块状银屑病、儿童克罗恩病适应症的补充申请且获得受理。曾获得“十二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目前我国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患者约1700万,此类疾病会对患者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阿达木单抗提升了用药可及性,未来将有更多患者因此获益。

  该产品销售由迈威生物营销中心承接并管理,营销中心由市场及上市后医学模块、销售及市场准入模块、产品推广及售后管理模块、分销招商模块、运营管理模块、GSP质量管理模块构成。通过构建平台,快速高效地将获批适应症(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等产品信息传递至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应用中,同时,配合研发、注册、上市后医学等部门,推进该产品其他适应症(用于治疗克罗恩病、葡萄膜炎、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儿童斑块状银屑病、儿童克罗恩病适应症的补充申请已获得受理)的合理外推工作。君迈康自2022年3月获批、5月25日首张处方至6月30日,已产生销量13,121支。

  君迈康的定价原则: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委《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904号),阿达木单抗属于“其他药品,由生产经营者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制定价格”。同时公司结合医保相关政策、市场同类品竞争和市场准入机会、企业生产成本及销售规模综合因素制定的君迈康最高零售价格为998元/盒(规格:40mg/0.8mL)。

  (2)在研品种

  公司多样化的在研品种管线分别处于不同研发阶段:

  NDA阶段品种

  1)9MW0321

  9MW0321为重组全人源抗RANKL单克隆抗体注射液(120mg),按安加维(通用名: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开发并提交了药品上市许可申请。适应症:用于实体肿瘤骨转移患者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骨相关事件的预防。以及用于治疗不可手术切除或者手术切除可能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骨巨细胞瘤,包括成人和骨骼发育成熟(定义为至少1处成熟长骨且体重≥45kg)的青少年患者。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9MW0321处于上市审评过程中。目前正按审评审批流程接受药监部门组织的药学和临床现场检查,2022年6月已顺利通过药品注册生产现场核查和上市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

  2019年,安加维在中国上市,中国尚未有生物类似药上市;2021年中国销售额为4,595.6万美金。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2025年,安加维的市场份额预计可达到11.75亿元,市场空间广阔。9MW0321主要竞争优势在于:1)预计为国内第一梯队上市的安加维生物类似药,先发优势明显;2)实体瘤骨转移适应症患者基数庞大,地舒单抗展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被多个专家共识或治疗指南推荐;3)医生和患者对地舒单抗的认可度较高,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市场推广难度较小。

  2)9MW0311

  9MW0311为重组全人源抗RANKL单克隆抗体注射液(60mg),按普罗力(通用名: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开发并提交了药品上市许可申请。适应症:用于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治疗。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9MW0311处于上市审评过程中。目前正按审评审批流程接受药监部门组织的药学和临床现场检查,2022年6月已顺利通过药品注册生产现场核查和上市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

  2020年,普罗力在中国上市,中国尚未有生物类似药上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2025年,普罗力的市场份额预计可达到25.66亿元,市场空间广阔。9MW0311主要竞争优势在于:1)预计为国内第一梯队上市的普罗力生物类似药,有一定先发优势;2)骨质疏松适应症患者基数庞大,地舒单抗展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被纳入《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防治专家共识(2020)》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3)医生和患者对地舒单抗的认可度较高,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市场推广难度较小。

  临床研究阶段品种

  1)8MW0511

  8MW0511为一款注射用重组(酵母分泌型)人血清白蛋白-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药物分子和用途专利已获得授权,适应症:用于防治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及骨髓衰竭患者的白细胞低下症。

  8MW0511是新一代长效G-CSF(高活性改构细胞因子),应用基因融合技术将改构的G-CSF突变体基因的N端与人血清白蛋白的C端融合,可明显抑制G-CSF受体介导的清除途径,延长半衰期,在临床使用中可以降低给药频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同时,8MW0511采用酵母表达系统进行生产,均一性较好;制备过程避免了复杂的PEG化学修饰反应,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目前,8MW0511已完成III期临床研究受试者入组。

  2021年3月,公司全资子公司泰康生物与扬子江药业集团全资子公司圣森生物签署《项目合作许可协议》,圣森生物通过均摊8MW0511的研发成本、支付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及净销售额提成的方式,独家获得8MW0511在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生产及商业化权益。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经就8MW0511项目收到扬子江药业及圣森生物支付的款项10,063.92万元。

  2)9MW0211

  9MW0211为一款创新单克隆抗体,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作用靶点为VEGF,适应症: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公司基于兔单克隆抗体及人源化改构技术获得的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新西兰兔经人VEGF免疫,筛选获得抗人VEGF的兔单克隆抗体,经人源化改构后获得该抗体序列,采用兔源单克隆抗体作为母本单抗,拥有创新的结合表位。已有研究数据表明,与传统鼠源单抗相比,兔源单抗具备更高的亲和力。截至本报告披露日,9MW0211正处于II/III期临床研究受试者入组阶段。

  3)9MW0813

  9MW0813为一款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用生物制品3.3类,适应症: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和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9MW0813是阿柏西普(艾力雅)的生物类似药,为VEGFR-1和VEGFR-2胞外区结合域与人免疫球蛋白Fc段重组形成的融合蛋白,可与VEGF-A和PlGF结合,具有与9MW0211相同的作用机理和机制,差异在于9MW0211与VEGF-A结合具有特异性和高亲和力,9MW0813则可与VEGF-A和PlGF结合,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在与新生血管相关的眼部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9MW0813根据《生物类似药研发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进行开发,通过多批次工艺比对优化,进行头对头质量研究、结构表征、功能学研究,以及稳定性试验等比对研究,证明了9MW0813生产工艺稳定、质量可控,与艾力雅在药学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非临床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比对研究结果表明9MW0813与艾力雅相比作用机制相同,体内药效、药代动力学及药物相关毒性相似。公司于2020年9月获得9MW0813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截至本报告披露日,9MW0813已完成I期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安全性方面:受试者的耐受性较好,未发生较艾力雅说明书之外的非预期不良反应,未发生抗药抗体阳性;在体内药代动力学方面:受试者外周血的游离态和结合态药物浓度的变化趋势相似,药代动力学参数数值相当,给药后外周血VEGF浓度均有所降低;在有效性方面:受试者的视力、视网膜结构(CRT、病灶面积)均有所改善,且呈上升趋势。9MW0813正处于III期临床研究受试者入组阶段。

  4)9MW1111

  9MW1111为一款创新单克隆抗体,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作用靶点为PD-1,适应症: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

  9MW1111于2020年2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公司已经完成了Ia期临床总结报告,结果显示其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治疗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的Ib期临床试验于2022年4月实现首例入组。联合OH2用于晚期实体瘤患者治疗的Ib期研究于2022年5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默示许可。

  2021年3月,公司与圣森生物签署《项目合作许可协议》,圣森生物通过支付项目许可费(分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销售额里程碑及售额提成的方式,独家获得9MW1111在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圣森生物享有9MW1111与任意其他一种或多种药物的联合用药的独家开发权益。公司保留开发9MW1111除单克隆抗体以外其他任意形式药物的所有权益。圣森生物正在推进9MW1111的Ib期临床试验。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经就9MW1111项目收到扬子江药业集团及圣森生物支付的款项3,060.00万元。

  5)9MW1411

  9MW1411为一款创新单克隆抗体,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作用靶点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α-toxin毒素,适应症: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9MW1411是公司利用自动化高通量杂交瘤抗体分子发现平台技术开发的一款单克隆抗体,对通过α-toxin免疫小鼠获得的鼠源单抗进行高通量筛选,抗体工程技术人源化改造和成药性优化及PTM热点去除,获得具有成药性的创新抗体。

  9MW1411于2021年1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默示许可,I期临床研究于2021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研究结果表明,单剂静脉输注9MW1411在200mg至5000mg剂量范围内安全且耐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呈线性比例PK特征,各剂量组间清除率基本恒定。9MW1411抗药抗体(ADA)阳性率低,仅1例受试者给药前后ADA阳性,尚无法确定该例受试者ADA阳性与9MW1411是否有明确相关性。目前已经启动II期临床研究,正处于受试者入组阶段。

  6)6MW3211

  6MW3211为一款创新人源化双特异抗体,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作用靶点为CD47和PD-L1,适应症:晚期实体瘤。

  6MW3211以共轻链设计解决了轻重链错配的问题,分子在体内外稳定性良好;6MW3211所使用的抗CD47抗体具有仅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CD47,而不与人红细胞表面CD47结合的特性,从而极大程度降低了红细胞毒性风险,同时避免了由于红细胞表面CD47占位引起的血药浓度偏低问题;6MW3211具有与PD-L1亲和力强而与CD47亲和力较弱的生物学特性,且PD-L1一侧的存在,可增强CD47一侧的阻断活性。动物体内抗肿瘤药效学研究显示,在CD47敏感的淋巴瘤及CD47与PD-L1双阳性的实体瘤动物模型中均观察到明确的肿瘤抑制活性。

  目前全球尚无以CD47为靶点的单抗或双抗等药物上市。6MW3211于2021年7月和2021年8月先后获得中国NMPA和美国FDA临床试验许可,截至本报告披露日,正在进行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PK/PD、免疫原性及初步有效性的中美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剂量探索阶段和临床适应症扩展阶段,目前剂量探索阶段已完成,临床适应症扩展阶段的II期研究正处于受试者入组阶段;为了更加充分和精准地选择合适的患者人群,公司于2022年上半年陆续开展了中国血液瘤Ib期、肺癌II期、淋巴瘤II期、肾癌II期等临床研究,亦均处于受试者入组阶段。

  7)9MW1911

  9MW1911为一款基于高效B淋巴细胞筛选平台自主研发的创新单克隆抗体,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作用靶点为ST2,适应症: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特应性皮炎等。

  临床前研究表明9MW1911在分子水平上,表现出与重组人ST2具有高亲和力,同时可以高效阻断IL-33与ST2的结合,抑制NF-kB和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抑制Th2细胞因子的产生;在细胞学水平上,9MW1911可以抑制重组人IL-33促进KU812细胞生成IL-5的活性,表现出阻断IL-33/ST2信号通路的作用;种属交叉试验显示,9MW1911可以特异性结合人和食蟹猴ST2,与小鼠ST2不结合;非临床研究显示该品种动物体内作用机制清晰明确,与ST2特异性结合后,能够阻断细胞因子IL-33对ST2介导的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实现对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9MW1911所针对的IL33/ST2通路,系赛诺菲已上市药品dupilumab(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达必妥)所针对的IL-4/IL-13信号传导通路的上游通路,具有更广泛的抗炎症反应。

  目前全球尚无以ST2或其配体IL-33为靶点的抗体药物上市。截至本报告披露日,9MW1911已启动I期临床研究,处于剂量爬坡阶段,目前研究结果显示安全耐受性较好。

  8)9MW2821

  9MW2821为一款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DC偶联技术实现化学修饰的创新定点偶联药物;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作用靶点为Nectin-4,已提交结构、方法等专利申请,适应症:晚期实体瘤。

  9MW2821为公司利用ADC药物开发平台联合自动化高通量杂交瘤抗体分子发现平台两项平台技术开发的。该品种通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偶联技术连接子及优化的ADC偶联工艺,实现抗体的定点修饰。9MW2821注射入体内后,可与肿瘤细胞表面的Nectin-4结合并进入肿瘤细胞,通过酶解的作用,定向释放细胞毒素,从而实现对肿瘤的精准杀伤。

  此外,9MW2821具有组分均一,纯度较高以及便于产业化等特点。非临床研究表明,9MW2821在多种动物肿瘤模型中均显示了良好的抑瘤效果,三阴乳腺癌、肺癌等动物模型中显示其抗肿瘤活性优于已上市的Padcev(enfortumab vedotin-ejfv),在食蟹猴、小鼠体内的安全性均优于Padcev,具有更好的治疗窗口,提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9MW2821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默示许可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试验批准,多项临床研究同步开展,临床进展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9)8MW2311

  8MW2311为一款利用PEG修饰技术平台自主研发的创新聚乙二醇偶联人白介素-2免疫激动剂,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适应症:晚期恶性实体瘤。

  8MW2311注射入体内后,可刺激下游转录因子STAT5磷酸化,有效激发杀伤性T淋巴细胞CD8+T细胞的增殖,从而发挥药效。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8MW2311在肿瘤组织中富集并具有偏好地激活CD8+T细胞的药理作用,在多种肿瘤模型中显示出持续有效的抑瘤作用,并且与免疫检查点药物(如抗PD-1抗体)联用能表现出显著性增强的协同抑瘤效果。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对于IL-2偏好激动类药物的开发,主要包括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修饰技术来遮蔽与IL-Rα的结合位点、IL-2突变体的设计以及多功能IL-2融合蛋白的研究。经过结构改造的重组长效IL-2激动剂均处于临床前或临床研发阶段。

  8MW2311于2022年4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目前正处于I期临床研究受试者入组阶段。

  10)6MW3511

  6MW3511为一款由人源化抗PD-L1的纳米抗体连接TGFβ-Trap突变体构建的创新双功能基团药物蛋白,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适应症:晚期实体瘤。

  TGFβ-Trap突变体设计有利于维持全分子的稳定性,降低天然TGF-βRII基团在生产过程和体内的降解。通过同时阻断PD-1/PD-L1和TGF-β/TGF-βR双通路,以及简洁结构带来的优异的肿瘤局部穿透性,6MW3511有望进一步解决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的难题。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6MW3511注射液具有良好的体内抗肿瘤药效和较好的动物耐受性。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6MW3511注射液的临床试验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默示许可。

  临床前研究阶段品种

  1)9MW3011

  9MW3011为一款由迈威生物在美国San Diego的创新分子发现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创新靶点单克隆抗体,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其靶点主要表达在肝细胞膜表面,9MW3011单抗可通过特异性结合,上调肝细胞表达铁调素(Hepcidin)的水平,抑制铁的吸收和释放,降低血清铁水平,从而调节体内的铁稳态。

  9MW3011适应症拟包括多种在全球不同地区被列为罕见病的疾病,如β-地中海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与铁稳态相关的疾病。目前,相关适应症领域尚无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法或药物,已上市或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多为小分子、多肽或基因治疗药物,9MW3011与之相比,具有半衰期长、安全性好、治疗成本低的优势。因此,9MW3011有望在未来获得孤儿药资格,并有望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调节体内铁稳态的大分子药物。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9MW3011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计划于2022年下半年向FDA和NMPA递交IND申请。

  (三)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主营业务为治疗用生物制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以高效创新研发和产业化能力为支撑,通过治疗用生物制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获得商业利润。公司致力于成为全产业链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依据业务流程建立了合理的经营模式,具体为:

  1、研发流程及模式

  (1)研发流程

  公司根据新药研发流程分段性和不同阶段对人员能力、创新程度、资源占用的差异性设立创新主体,对于人员数量少、能力要求高、创新程度高、相对资源占用少的药物发现阶段采用部门“公司化”,通过设立全资、控股子公司进行创新活动,增加管理灵活性,缩短管理半径,提升创新活力,提高研发效率;对于人员数量多、创新程度适中、相对资源占用多的临床前研究以及生产转移阶段,则以公司部门或全资子公司开展创新活动,通过制式化管理提高研发效率。以此为原则,在创新发现阶段公司基于科学理论和基础研究成果进行立项,依托全资、控股子公司普铭生物、诺艾新、科诺信诚、迈威康和迈威(美国)各自建立的技术平台和核心技术从事靶点发现、分子发现与优化,形成创新发现集群,独立或协同开展技术创新,形成一系列具备成药性的创新分子,丰富品种管线;在临床前研究阶段,依托全资子公司迈威康和公司新药研发部,承接经过评估筛选的创新分子进行临床前综合评估,然后开展药学研究和非临床研究,获得支持进入临床试验的数据;在临床研究阶段,通过公司临床医学部负责在研品种的临床试验组织、管理和实施,通过规模逐步放大的人体试验进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不同临床研究阶段的研究目的和内容存在一定侧重;全资子公司泰康生物负责进行中试放大及临床样品制备;在药品上市阶段,结合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阶段的药学研究,建立完善的生产和质量体系,依据临床试验数据递交上市许可申请。

  公司研发流程与常规研发流程的差异在于:

  1)部分流程前置

  在不同研究阶段将部分工作前置,如在临床研究阶段同步启动工艺放大,以上市后生产规模开展临床样品制备,为产品未来商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2)临床策略差异

  在临床试验阶段,根据不同的适应症采用不同的策略,如针对肿瘤适应症,公司通过Ib期/II期临床试验对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适应症的有效性进行多队列探索性研究,从中选择存在治疗差异性的瘤种开展关键注册临床试验,以期获得有条件上市批准。

  (2)研发模式

  公司研发活动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和委托研发为辅。为适应新药研发的特点和流程的需求,公司各技术部门和子公司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在项目管理部的统一管理下有序开展研发活动。

  公司研发模式为:立项、药物发现及评价、临床前研究、药物临床试验申请以及临床试验的策略、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等核心阶段的工作由公司各技术部门或子公司根据技术特色和能力承担,对研发流程中非核心工作通过委托CRO或SMO开展,并安排专门部门负责协调管理。在技术创新的管理机制中强化统一管理和协调,对于全资、控股子公司采用“部门化”管理,确保公司技术创新的战略意志得以全面贯彻。公司设立项目管理部,以项目为核心统筹处于在研品种上市前的管理;设立创新发现部,负责新品种立项、协调和配合子公司的技术创新;设立药理部,负责技术创新过程中药理药效等工作的组织和开展;设立临床医学部,负责临床医学知识的研究、临床试验方案的制定及试验方案的执行。通过全局化统筹管理,体系内资源整体协调,确保公司技术创新得以全面实施,从而实现精准创新,协同创新,高效创新。

  2、采购模式

  公司制定了《采购管理制度》,并根据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更新和优化,严格控制采购成本,提高采购的效率及合规性。

  公司按照制度规定的采购标准流程实施采购,实现了采购申请、采购谈判与执行方案、采购合同、付款申请的线上审批流程,以满足分级、高效、系统审批的管理要求。同时,生产原材料的采购、仓储环节实现了企业内部ERP的统一管控及采购商业智能系统建设,推进采购业务的闭环、可视、可比、可追溯。

  在采购执行过程中,主要采用了竞争性谈判和招投标两种执行方式,并根据采购制度中规定的适用情况分别执行。

  供应链管理是药企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公司根据《公司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中国GMP要求拟定了相关的供应商管理制度。根据业务维度划分采购品类后,公司对供应链开展了相对应的质量管理措施,提高供应商的产品及服务质量,降低成本与风险。在供应商的实际管理中,公司对供应商的准入、监督和考核、审计和培训、变更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对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运行、产品合格率、供货能力、到货及时率、变更控制管理、人员培训及售后服务满意度等进行综合评价,以保障供应链的稳定运营,同时推动本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供应商准入的要求,对供应商的资质证照、实际情况等方面进行审核后,将符合准入要求的供应商列入合格供应商清单。生产类原材料的供应商,必须从合格供应商清单中选取。其他类采购的供应商选取,以合格供应商清单中为主,同时会引入其他家符合技术及商务要求的供应商进行比价,选取符合技术要求、同时服务及性价比最优的卖方作为成交供应商。

  公司主动推进与重点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加快进口原材料的国产化,逐步解决国外进口“卡脖子”物料的到货难问题;对于战略合作供应商,实现了统一签署集团协议规定采购项的折扣,以便于采购价格的集中管控。持续推进框架协议的签订,充分发挥集团效应降本增效,推动采购标准化及供应渠道优化。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供应商管理制度,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政策导向,将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概念引入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中,持续推进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供应链合规生态建设。在以国际性高标准要求自身的同时,也希望与同样遵循高道德标准、对社会和环境负责的供应链合作。此外,公司积极推进供应商节能减排,为供应商自我提升、获取认证提供支持,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积极探索共同努力,致力于打造健康、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

  3、生产模式

  公司泰州生产基地(泰康生物)已完成符合中国GMP、美国FDA cGMP和欧盟EMA GMP标准的抗体及重组蛋白药物生产设施建设,配备完善的公用设施系统、仓储系统、污水处理站等配套设施,通过各项验证并投入使用,建立了完整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初步具备商业化生产能力,并于2019年取得由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正在进行公司在研品种的临床用药生产,并将用于其商业化生产。生产设施包括三条原液生产线和两条制剂生产线,拥有抗体药物产能4,000L,可快速扩大至8,000L,同时拥有重组蛋白药物产能4,000L,制剂生产线可满足一次性预充针和多个规格西林瓶灌装。截至报告期末,已完成8项在研品种的临床样品制备工作,其中原液生产合计47批次(200L培养规模16个批次、500L培养规模2个批次和2,000L培养规模29个批次,与上市后商业化拟定生产规模一致),制剂生产合计70批次,所有批次样品均检定合格。生产基地于2021年通过欧盟QP审计,并于2022年6月通过GMP符合性检查。

  泰康生物设有生产管理部、质量管理部、工程部、EHS等部门,其中质量管理部由质量负责人直接领导,履行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的职责。公司以中国GMP、FDA cGMP和欧盟EMA GMP为基础,按照ICH-Q10等指南建立了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包括风险评估、供应商审核、偏差、变更、CAPA、投诉、不良反应、年度评审、稳定性考察、物料的采购、验收和放行,产品的生产、检测和放行等一系列的管理规程和操作规程,对产品生产操作及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和规范。

  公司建有“生产计划管理规程”,每年度根据公司年度工作目标、综合生产能力、销售计划、产品研发计划等编制年度生产计划,并结合供药需求、物料情况、各车间生产能力等确定月度排产计划、批次及批量,按计划进行产品的生产。每批生产前,生产部门依据“生产指令管理规程”编制批生产指令并经生产负责人批准,各部门人员遵循相应的规程进行生产,严格进行过程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QA定期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以监控产品的生产过程,确保产品符合相关工艺及质量标准要求;同时,QC会按照要求进行相关IPC样品的检测,以确定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最后针对成品放行,已建立相关控制程序,每批产品放行前,均会经QC检测,同时由生产、QC、QA人员进行相关记录审核,确认无误后,最终由质量受权人签字放行后方可对外销售。

  为满足公司产业化进一步扩大之需求,公司上海金山生产基地(朗润迈威)启动“年产1,000kg抗体产业化建设项目”,该项目参照中国GMP、美国FDA cGMP和欧盟EMA GMP的要求,按数字化工程标准建设,计划服务于全球市场。项目占地6.97万平方米,包括抗体药物生产车间、制剂车间及辅助设施。截至报告期末,已完成生产车间、质检等建筑厂房单体建设,建筑面积50,637平方米。目前正在开展车间厂房内设备设施安装及净化装修等施工,预计2022年四季度开展调试、验证等试生产前工作,2023年上半年进行试生产。一期建设规划采用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及不锈钢生物反应器两种原液生产方式,建成后可形成27,000L哺乳动物细胞培养规模。同时,公司于2020年11月启动泰康生物“中试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建成后主要用于ADC药物和重组蛋白药物的商业化生产。项目于2021年9月取得施工许可后开工建设,截至报告期末,主要建筑均已完成结构封顶,除质检综合楼外,其他单体均已完成二次结构施工和内墙涂料的施工。土建工程预计在2022年完成项目竣工验收,2022年三季度开始车间三、仓库一、工程质检楼的机电安装施工,2023年上半年完成施工及设备安装调试、验证等工作,并具备试生产条件。

  4、销售模式

  目前在国内,无论是在公司近期上市产品所属的风湿免疫细分领域,还是生物制剂广义市场,竞争都已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但在诸如风湿免疫等领域的适应症病患的治疗中,生物制剂的使用率却并不高。面对当下行业、政策环境逐渐变化与生物制剂产品普及率低下并存的现状,需要一支能够在产品上市初期快速推动商业化进程,同时又能为管线产品搭建好营销管理骨架的商业化队伍。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建立了专业且以自营为主的风湿免疫产品线团队,营销团队由市场及上市后医学模块、销售及市场准入模块、产品推广及售后管理模块、分销招商模块、运营管理模块、GSP质量管理模块构成,目前主要负责阿达木单抗(君迈康)商业化。所有核心管理人员均来自于跨国药企及知名内资企业,具备丰富的创新药和自身免疫领域药品推广和商业化经验,平均拥有超过20年的该疾病领域工作经验,非常熟悉中国自身免疫领域生物制剂学术推广。将秉承“市场引领、医学驱动”的专业化推广理念,通过“专业化学术推广自营团队覆盖核心城市区域、精细化招商团队招募合作商覆盖非核心城市区域”双线并进的业务布局模式开展营销工作。在销售渠道的选择上,注重经销商的资质、业内口碑及与目标医院和终端客户的匹配度,打造迈威生物独有的以自营为主的创新销售模式。君迈康自2022年3月获批、5月25日首张处方至6月30日,已产生销量13,121支。

  市场及上市后医学模块主要负责产品定位、市场策略、营销活动规划、药物警戒协同及上市后医学研究;销售及市场准入模块主要负责销售渠道及物流、各级准入相关工作及医保等政务工作;产品推广及售后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学术活动的推广、客户管理和拓展、售后协调及问题处理;分销招商模块主要负责三方推广团队的筛选及甄别、代理商签约及招后管理;运营管理模块主要负责行政管理、人力资源、销售团队效率、员工培训与发展、财务及合规管理;GSP质量管理模块主要负责GSP主体的管理维护、受控仓储运管理及员工培训。通过内部组织架构设计,在集团管理垂直贯穿的同时,保留了营销中心足够的自主权限,使得所有的营销行为在合规受控的前提下,灵活高效。在销售渠道的选择上,将侧重与资质、业内口碑好且与目标医院契合的经销商建立合作。在市场推广方面,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为重心”的理念,重视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产品特性,以关键临床研究数据为基础,收集与汇总真实世界使用数据,将药品的使用与疗效情况、对不良反应的预防等关键信息传递给市场,进行医生和患者教育,以期增强市场对免疫疗法的认知,提升医生选择免疫疗法的信心,使得患者能够长期获益。

  公司注重保护客户权益,积极建立与客户沟通交流的渠道。在客户隐私信息的保护方面,制定了《商业行为和道德准则》;在经营过程中,公司将会掌握员工、患者、HCP、客户及合同缔约方的相关个人信息(能识别特定个人的信息);公司将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只为经营目的使用所掌握的个人信息。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均应采取有效措施,保管好所掌握的个人信息,并对丢失、失窃或不正当公开行为立即进行报告;一旦经营目的实现,应尽快销毁相关个人信息。

  对于君迈康的不良反应管理方面,合作方君实生物作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编制了《药品不良反应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了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密切关注患者的用药安全。并且开通了第三方电话平台(产品及患者安全咨询热线:4000-0808-66)以及在其公司官网设置了不良事件报告页面,以便客户通过各种渠道反馈不良反应等情况,并设置专人开展后续的跟踪处理。迈威生物作为君迈康产品的营销及市场活动合作方,将始终协助履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责任与义务。迈威生物营销中心及江苏迈威全员已完成两次君迈康(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安全性信息上报培训,并将在业务活动过程中履行相关工作职责。

  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公司制定了“产品召回管理规程”及“退货处理管理规程”。公司“产品召回管理规程”根据药品安全隐患、危害的严重程度将药品召回分为一级召回、二级召回及三级召回,并规定了召回的时机及范围、召回的处理流程、召回药品的管理,以及定期的模拟产品召回演练等,以确保发生药物安全隐患时,相关药品能及时得到召回和控制,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扩散。目前公司无异常情况的产品召回。

  公司“退货处理管理规程”将退货原因分为质量原因退货和非质量原因退货两类。公司对不同原因导致的退货,根据评估的结果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并形成完整的退货处理记录。如果是因质量原因导致的退货且可能与相关批次有联系时,公司将启动召回制度,尽快召回并及时调查处理。

  5、全球商务合作模式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下,药品研发及商业化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都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有跨国公司与技术公司的合作、也有跨国公司间的合作等;有以知识产权为基础进行药品成药性研究的合作或针对临床试验阶段产品开发的合作、也有针对拟上市产品的当地化生产及商业化的合作等,均充分利用合作各方在不同领域、不同区域的资源进行互惠互利,以实现产品和/或技术商业价值的最大化。为此,公司专门设立了面向全球市场开展多种模式对外技术许可或合作的商务拓展部、以及面向新兴市场为主推广成熟品种的国际业务部。

  商务拓展部的核心战略目标是基于公司高效的创新发现体系和强大的开发能力、致力于将公司的管线价值最大化、全球化。所有核心管理人员均来自跨国药企及国内头部内资企业,助力公司发现和寻找新的商业合作机会,促进公司的正向收益。截至目前,针对8MW0511、9MW1111等临床开发阶段的品种已完成签署3份对外技术许可合作协议,协议金额累计15.98亿元人民币并可获得产品上市后的销售收益分成。公司未来将持续加大全球商务拓展的力度,重点推进创新度和差异化优势明显的产品开展国际合作,如国内企业首家进入临床的抗Nectin-4ADC和抗ST2单抗等。

  国际业务部的核心战略目标将主要针对成熟品种比如生物类似药及当地国家接受度高的创新药,在新兴市场实现快速注册和上市销售,促进公司实现海外收入。对中国药企而言,海外市场既充满诱惑,又倍感陌生,欧美发达国家对创新药的需求及购买力较大,而广袤的新兴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对价美质优的生物类似药及部分创新药更为渴望。公司目前已经组建的国际业务部由资深的海外市场商务专家领衔,以期将公司拥有的覆盖广阔的商务网络和客户资源转化为长远的市场机会。截至目前,针对已上市或即将上市的9MW0113、9MW0311等在海外市场的商业化推广签署了6份正式协议及2份框架协议。新兴市场的总人口超过30亿,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其经济增长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公司将在上述区域广泛开展合作并尽快获得当地国家的上市销售许可。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同类
国内首个茯苓中药材ISO国际标准发布
新京报讯 据湖南日报消息,近日,在第十一届全球湘商大会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交流会暨中医药ISO国际标准怀化大会上,国际标准化组织

0评论2024-09-199

方盛制药获29家机构调研:公司目前有诺丽通颗粒、健胃祛痛丸、蛭龙通络片、止血消痛颗粒和益气消瘤颗粒等中药研发项目储备(附调研问答)
  方盛制药(603998)1月29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4年1月26日接受29家机构调研,机构类型为其他、基金公司、海

0评论2024-01-30130

中药板块震荡下挫 同仁堂触及跌停
  南方财经1月30日电,中药板块盘中震荡下挫,同仁堂触及跌停,此前龙津药业跌停,健民集团、华润三九、康缘药业、达仁堂等跌

0评论2024-01-30105

重视央国企改革+药店、中药消费类院外资产
重视央国企改革+药店中药消费类院外资产2024年1月29日本期内容提要:上周市场表现:上周医药生物板块收益率为-2.73%,板块相对沪

0评论2024-01-3083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