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四五”医疗新基建定调,规划、资金、订单逐渐打通
国内进入十四五规划以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便遇到了新冠疫情的挑战。尽管经过前期的规划建 设,国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不断提升,但新冠疫情的 突发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我国公共卫生安全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突发急性传染病、慢性病、老 龄化等负担仍然较重,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建设仍在路上。 “十四五”规划期间将聚焦提高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水平、推动优 质医疗资源下沉等,深化医疗服务卫生体系改革成果,“医疗新基建”基本定调。
医疗新基建是必然趋势,国内大有可为。 疫情体现了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一方面,公共卫生体系亟待完善,重大 疫情防治能力有待加强,医防协同不充分、平急结合不紧密,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等。国内医 疗资源仍需要补充,公共卫生诊疗等需求仍将快速增长。从供给总量来看,我国卫生总费用占 GDP 比重不断上升,但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2021》统 计数据,2018 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 GDP 的比重为 6.4%,同期 OECD 统计的日本、美国等发达 国家都在 10%以上。
从人均 ICU 床位数来看,中国 ICU 床位占人口比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得 出,国内实际每 10 万人拥有 ICU 床位数约 5 张。根据世界重症与危重病医学会联盟数据,加拿大和德国每 10 万人拥有的 ICU 床位数分别高达 13.5 和 24.6 张。此外,国内医护编制不足,国内 ICU 医师人数与床位数比例为 3:1,刚达到《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最低 要求,与美国比存在显著差距。
另一方面,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区域配置不均衡,医疗卫生机构设施 设备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基层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截至 2021 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 构总数超过 103 万家,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 98 万家,而三级医院只有 2996 家,占比仅为 0.3%,却提供了占全国 34.2%的床位与 26.3%的诊疗人次,不均衡问题显著。
1.1、医疗新基建将是“十四五”期间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旋律
2021 年 7 月 1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疾病预防控 制局共同编制发布《“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充分落实《“十四 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 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实施方案规划了 4 大类、15 小类工程建设, 并给出了较为具体的建设目标和任务,根据建设方案初步测算,十四五期间医疗卫生服务建设仅 中央预算投入就将超过 1300 亿元,空间广阔。
实际建设投入过程中,所需资金一般由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渠 道组成。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事权划分原则,对各地方项目 实行差别化补助,一般占整体项目投入 10%左右,剩余将由地方补齐,十四五期间中央预算估计 超过 1300 亿元,加上地方和医院自有资金,医疗新基建空间进一步打开。
除了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十四五期间将重点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提升。 2021年11月3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方案(2021-2025年)》, 明确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逐步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方案提出到2025年, 全国至少 1000 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为实现“一般病 在市县解决”打下基础。
此外,2022 年 7 月 20 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标 准(2022 版)等 3 项服务能力标准,即《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22 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2022 版)》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2022 版)》,对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做了具体分工,明确考核内容和标准,服务能力标准不断升级, 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1.2、资金来源充沛,保障新基建建设
医疗新基建规模大、对应资金需求必然巨大,“中央+地方”资金来源充沛,保障基建建设。一 般情况下,医院建设的投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国家投入、地方财政支出、医院自筹资金。受疫情 影响、医院近两年诊疗量有所下滑,自筹资金比例或有所降低,预计本轮医疗新基建以“中央+ 地方”投入为主。 抗疫支出可控,后续资金重点或将转向医疗新基建,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另外不得不提 的是,此次新冠疫情带来的防控、疫苗、检测等抗疫支出,均由财政和医保基金买单,从整体金 额来看、相对于目前财政收入和医保基金结余来看,仍处于可负担范围内,2019-2021 年连续三 年医保收入复合增速大于支出增速,医保基金结余增速也高于整体支出增速,截至 2021年底,我国医保基金总结余 3.6 万亿元,处于历史高位。后续财政重点尤其是地方财政将转向医疗新基建 投入中。
从国家投入来看,2021 年中央下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为 653.9 亿元,呈逐年提升趋势。 2022 年,中央已提前下达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 588.5 亿元,按照之前两年提前下达占全 年下达比例估计,2022 年全年预计下达 707 亿元,同比+8.08%,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从地方投入来看,2020 年以来各地方政府陆续发行医疗卫生专项债券投入医疗新基建,2022 年 初以来广东、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市陆续发布高额专项债支持相关医疗卫生项目建设。
另外,在稳增长趋势下,2022 年以来专项债发布攀升,此前财政部已向省级财政部门下达了 2022 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提前批一般债额度也一并下达。按照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 2022 年可提前下达的专项债最高额度为 2.19 万亿元,是近几年来最高的,今年的专项债额度可 能会高于 2021 年的 3.65 万亿元。同时,为了加强疫情冲击下的医疗和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医疗 卫生相关的专项债规模也持续处于高位,为医疗新基建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一般情况下,专项债资金是医疗和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的前置指标,资金到位后开始项目建设,项 目建设一般持续 2-3 年。2020-2022 年以来相关专项债发行一直处于高位,2022 年至今医疗卫生 专项债项目已达到 3582 个、金额高达 14730 亿元,超过 2020 和 2021 年全年水平,为后续项目 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地方财政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发行医疗卫生相关 PPP 项目,进一步补充了相关资金 来源。以广东省为例,2021 年广东省已纳入全国 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管理库的项 目 560 个,总投资额达 6534 亿元,其中医疗卫生项目大概有 11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