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思考医疗行业的变化,不同行业的发展节奏,以及医药板块低迷状态下,未来细分板块的投资机会。
现在医药板块投资的讨论,主要就是新冠系列主题和 CXO 大产业链都低迷的状态下,还有什么板块效应具有大投资线条,或者大逻辑突破。
先说新冠领域
从君实三期临床出结果,就开始有见顶趋势,相关产业链公司就跌了一波,然后虽然部分企业略有反弹,但在真实新冠口服药获批结果出来后,真的就开始见光死。这轮围绕国产新冠口服药的股价演绎,也充分说明了 A 股市场对于主题投资模式下,博弈预期比业绩兑现更重要,或者说业绩兑现度比较差的主题,主要股价机会就在于博弈阶段的低预期状态。
其实新冠主题过去 2 年半时间一直在演绎,只不过从初期的防护用品、检测试剂到疫苗、口服新冠药,如果离市场比较近,善于预期博弈的选手,是有比较大的空间做大波段的。如果把新冠主题当成产业的话,这个产业特征就是周期短,预期差大,空间想象力大,但缺点就是业绩的持续性不强,很容易怎么涨上去就怎么跌下来。
我们见到了英科的手套业务在连续 2 年赚到 70 亿利润后,22 年开始出现颓势,九安医疗 22Q1 单季度赚 140 亿利润后,22Q2 只有 10 亿利润。都属于典型的预期低点 + 股价低点 = 短期暴涨,但是发现股价涨不动,预期下调很多的时候,可能也是周期结束之时。
我们也看到过去几年疫苗市场在新冠领域的蓬勃发展,有老牌企业吃到千亿利润,也有跟随着喝喝汤,也有到现在菜还没有端上来,但是宴席已经快结束了!
新冠口服药作为疫情终极武器,无论是国外产品还是国产口服药,因为研发到生产到销售的产业链比较长,搅动了更多的公司,有抄分子式做新药研发的,有看化学机构抄上游中间体的,有做代理商的,反正在上海疫情紧急的时候,市场预期都非常高。三个月前,可能市场对于国产口服药获批后的股市演绎剧本,肯定不是像现在这样的惨淡。
虽然后面还有临门一脚的君实以及后续众多口服药在研产品,但真实获批后的市场表现,对于后面所有产品的股市兑现,并不算很乐观。
上半年对于新冠口服药的市场波动,也对医药整体板块的势能消耗很多,当市场开始聚焦疫情复苏,聚焦新能源、光伏等强逻辑板块,大家发现对于医药常规板块的逻辑强度远不如新冠,也间接导致市场对医药板块关注度的弱化。
而起对于新冠带来额外收入的企业,市场都开始无视,无论是检测试剂、ICL 还是 CXO,这也算新冠后遗症吧!
再说 CXO 产业链
从产业发展来说,无论是中国企业禀赋还是订单转移趋势,这个产业链的发展历程肯定没走完。
如果行业的墓志铭是:博腾接吉利德丙肝药而起,九洲接诺华心衰药而转,康龙康龙登资产市场而见龙头,凯莱英博腾接新冠大订单而卒?
拿这样的行业发展剧本,是不是看着 CXO 行业有点短命啊!我自己的理解:1)龙头业绩增长节奏和市场预期的错配,公司天天讲未来几年的复合增速,资本市场只看高基数下明年的表观业绩,其实相对合理是看常规的业绩的增长,新冠订单算一次性利润,大致结果就是几家相关企业不同业务的内生增长 30-50% 级别,叠加 20 亿利润的一次收益。2)行业发展长周期和一二级市场短周期的错配。类似手机产业链中国转移是十年维度的产业趋势,但这过程中也有苹果产品和技术更迭过程中高潮和低谷。CXO 也类似,长期看中国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禀赋依然是比较优势,但短期市场担心,海外二级市场股价变化,会传导到一级市场,从而融资偏紧,研发支出减少。的确,看长期,国内 CXO 还可以看,看短期市场悲观预期持续深化,而证实或者证伪需要看海外股市变化,相对不可测。
所以,结论来说就是长期可以看,长逻辑下投资就要找常规业务增长预期和估值匹配度,短期市场悲观预期拐点看不清。或者说长期投资者现在市场下跌离真正价值点越来越近,但短期投资者做右侧,需要等市场悲观预期缓解。
集采类资产
在我的投资体系中,临床集采的药械算是一大类资产,对于这类企业的研究要点和投资模式大约分几种:
1、完全不看:有很多投资者吃了太多仿制药集采或者冠脉支架集采的亏,就直接选择不看了,其实这样无可厚非,股市四千支股票,不一定非得在这口井里吃水。但要说集采行业就一点投资机会都没有,我却不大认可。
2、预期过低的错杀:股市是一个比较基本面变化和市场预期差之间的游戏。在集采领域经常会出现预期很坏,但实际拆分下来对行业和公司影响并没有那么大。这种低预期带来的下跌,反而是不错的投资机会。譬如我们看到的血制品集采,器械领域人工晶体的集采,我体会下来都比市场想象的要好。另外就是很多集采边界类资产,高新的生长激素就是这类产品,从实际落地角度看,集采对产品收入影响可控,但情绪和市场预期层面的影响,可以让股价下跌 70%,但情绪缓和预期修复下,也可以反弹 50%。
3、集采对行业解构和格局再造:产品降价对于行业整体市场规模来说肯定不是好事,并且降价幅度过高,可能会把一个高定价高毛利的行业变成了加工制造业,很多口服药和器械的冠脉支架就是这样代表性产品。但同时,我们要看到集采对于行业的格局再造,比较按照传统经营节奏,新企业很难在老产品拿到很高份额,但一致性评价和集采给了这样的机会,如果集采价格下降 50%,但某家降价企业能够快速过评,在窗口期拿到更高市场份额,可能就会快速崛起,汇宇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
4、集采出清后的第二增长曲线:大部分仿制药企,在集采来临之前,都加快了自身的创新转型,无论是龙头恒瑞还是中型的华东,都在极力寻找自己的第二曲线。只不过恒瑞还继续做创新药转型,靠新药上市放量来消化自己的仿制药下滑。华东的大品种是口服药,集采影响小一些,也以玻尿酸代理为契机,全球布局了医美产业链,而医美是过去两年医药领域最热的板块,华东的第二曲线与资本热度有了很强的共振效应,也让股价有了第二春。所以,传统企业优势是经营体系完善,如果找到好突破口,找到强第二曲线也是另一种投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