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招标采购存诸多问题
此外,针对医药招标采购,游洪涛认为存在不少问题:
一、目前现有的招标带来了行政资源的浪费。每一个省都要招标,从省级到地市级到县级,都要招标采购;
二、有意形成地方保护,十九大讲我们全国要建成全国统一大的市场,不能搞地方保护;
三、药品招标可能会产生一些权利寻租和腐败。
必须明确的是,药品招标采购存在的问题不是一个人的成见,两个人的抱怨,而是医药界人士普遍的痛。
▍公立医院药品集采导致部分药价虚低
今年,上述座谈会组委会搜集了来自企业、学(协)会等医药行业的一百多项建议,融合整理成三项主提案,位列第一的就是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可以说,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中的痛点、难点不言而喻。
针对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提案直言由地方政府包办的药品招标政策严重走偏,异化为变相行政审批,衍生出诸如地方保护、区域封锁、行政垄断、指定配送中标、甚至商业贿赂等一系列问题,也出现因药品招标采购引致的药品价格虚低甚至低价药短缺问题。
具体来说,比如,一些省级药采平台为压低药品中标价格,不顾实际情况,规定凡是进入招投标的药品,必须先按要求幅度降价;药品采购价格不与采购数量挂钩;药品中标价被二次议价非法推翻;各省最低价联动等现象都广受诟病。
拿药价虚低来说,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曾对10个品种在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含北京、上海)中标价格的调查,发现在执行招标后,原研药与仿制药的比价,比发改委单独定价高出数十倍。
以奥美拉唑为例,发改委单独定价时,原研药与仿制药比价为2.6(单独定价的品规价格是一般定价品种的2.6倍)。但比对13省比中标价格,原研药与仿制药的比价,最高可达到184倍(原研药中标价为86元,仿制药中标价不到1元)。
有关专家介绍到,“仿制药价格的断崖式下降,导致一些药品的市场销售收入无法弥补成本,不得不选择退出市场,从而造成了临床常用药的短缺问题。”
药品招标实施十多年以来,各地政府过多干预市场,使招标问题逐年积累和发酵,陷入了“出现问题-政策管制-出现更多问题-出台更多管制”恶性循环的怪圈,带来严重负面效应。
▍医改办表示坚决整顿药品集采
为发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医疗机构自发的联合采购,促进现代医院管理及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确保惠及百姓。座谈会讨论建议:
第一,规范各地在出台有关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等相关政策文件行为,凡是与中央政策精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悖的,一律不准予出台,已经出台的应该予以纠正或撤销。
第二,政府有关部门转变为规则的制定者,制订符合市场规律的药品交易规则。提供交易服务并强化对交易全过程的检查监督。现有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升级改造成为药品交易主体(即药品供应商与医疗机构)服务的市场化药品交易信息平台。取消卫计部门主导的药品招标采购行政管制,转向由交易主体自主谈判的市场化采购机制。
第三,尽快使公立医院药品采购与医保等政策做好衔接。在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或已制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的地区(或针对已经制定支付标准的品种),率先放开公立医院自主或联合带量、带预算采购。支付标准与药品交易价格不挂钩。坚持同名同付,即同一通用名药品同一支付标准。坚持中位标准支付,原则节余归医院,超标患者自付。同时,加快推进落实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赛柏蓝在座谈会上了解到,上述建议已得到部分代表、委员的采纳和附议。国务院医改办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将广泛听取相关部委、行业协会和企业、医院代表的意见,整顿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职能,规范其向第三方平台机制转型。
其实整顿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职能,规范其向第三方平台机制转型的呼声早已有之。此前就有业内人士向赛柏蓝透露过,打击地方保护,推动市场化是规范第三方平台的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