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个上来致辞,是为了抛砖引玉的为台下这些大咖们,打好前战。希望接下来演讲的嘉宾们不要吝惜您们的真知灼见,让我们的论坛活动干货满满,让台下的嘉宾都能有所斩获。
依稀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就“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曾几何时,“中国制造”遍布世界,在非洲的世界杯,在巴西的奥运会。在欧美市场的超市等等,都有着中国制造的身影。然而,在这些中国制造中,我们更多的只是充当一个世界加工厂的角色,靠的是低廉的成本优势,而中国创造中,我们将依靠国人的智慧,做出中国质量产品。
很多发达国家正在反思“制造业空心化”问题,积极推进新的制造业发展战略,美国推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则推出了“工业4.0”计划等。凭借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强有力的金融和资本市场支持,制造业重回美国等发达国家,势必对当前形成的世界制造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形势使“中国制造”面临着“被挤压”的局面。
《中国制造2025》实施两年来,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建设均有所提升,为稳定我国工业增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一方面要继续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速与互联网融合,另一方面要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提升核心基础产业实力
“中国制造”要谋求角色定位的变化,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制造业发展不再重视“大”和“量”,而是重视“质”和“强”。也就是说,“中国制造”必须重“质”增“强”,这样才能适应新一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走得更远。
毫无疑问,重“质”,就是强调质量的重要性,要走质量强国之路。高质量是制造业强大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制造”要想由大变强,就必须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质”造,成为质量强国。而增“强”,就是提高“中国制造”的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实力。掌握核心科技,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动力之源。只有拥有核心科技,“中国制造”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才能拥有竞争力。
在此过程中,慧聪网作为行业权威媒体,致力挖掘、了解和传递行业内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产品的优质企业,捕捉他们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乃至后期的“智能制造”的足迹。希望这些在我国经济新业态下催生的成功案例,可以为更多的行业企业点亮一盏照耀创新发展之路的航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