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三次涨价周期
第三轮中药材涨价周期涨价品种之多,涨幅之大,非前两轮周期可比,而且首创历史新高的品种较多。
中药材市场自放开以来,经历了几次大的周期变化,小周期5年一变,大周期需要10年时间。
第一次涨价周期始于1988年。这一涨价周期中暴涨的品种不多,只有山茱萸涨到200元以上高价,三七突破300元(120头)。其它药材也较以前小幅上涨,相对于当时的物价水平来说,其涨幅也不小,只是价格暴涨的品种寥若星辰。
第二轮涨价周期发生于1998年,止于2001年。这一涨价周期出现了不少黑马品种,如:佛手从1997年35元起价,到1998年9月已逐渐飙升至150元以上,进入2000年9月暴涨至380元左右;暴涨的药材还有八角,从2000年的35元起步,到2001年3月达到百元高价;连翘从长期7元以下的价格涨至18~19元。山萸肉自第一轮价格暴涨跌落后,从1998年的20元左右,升至2000年的340元以上。其它涨价的药材还有党参、当归、红花等品种。
第三轮中药材涨价周期推迟到2009年。正是这一年,引爆了后来药市全线飘红,涨价的药材层出不穷。涨幅较大品种有:三七涨到了800元以上;桔梗统货价格涨到85元左右;党参统货价格也跨过百元高价;当归价格涨至60元左右;川芎价格涨至34~35元;白术价格突破40元;板蓝根从5~6元暴涨至30元左右;元胡价格涨至80元以上;太子参统货高升至370-380元;黄连1998年初价格还在26元上下徘徊,2000年3月价格已涨至110元以上,到9月价格已突破200元高价;2009年上半年麦冬统货价格还在20元(四川产)上下浮动,到2011年4月已飙升至140元左右,创造了有史以来的天价;牛蒡子价格也涨至38元左右。白芷、玄参、泽泻、防风、北沙参、天花粉、水半夏、天南星、毛知母、紫菀、白芷、茯苓、天麻、沙苑子、金银花、蛇床子、槐米、水蛭等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不少野生药材价格也涨幅惊人,如:重楼、白芨、猪苓、金蝉花、猫爪草、苍术、赤芍,白鲜皮等。
第三轮中药材涨价周期涨价品种之多,涨幅之大,非前两轮周期可比拟,而且首创历史新高的品种较多。这是多种因素的集中爆发,主要原因是流动资金充足。
我国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尤其近10几年的发展,国民收入普遍提高,药商经过长年累月的打拼也积攒了不少余钱,从而在药事中寻找投资机会。第三轮涨价周期之所以爆发出那么多涨价药材,不能不说是大批热钱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中药材商机潜伏
自然灾害是引爆三轮药市涨价的“导火索”,2017年药市仍存在着较多不确定因素。按照前三轮涨价周期推断,涨价时间至少持续2~3年。未来药市潜伏着更大的商机
回顾药市经历的三次涨价周期,不难发现其中的共同因素——自然灾害。无论是第一次周期价格暴涨的山萸肉,还是第二轮涨价周期价格飙升的佛手、八角,以及第三轮价格爆发的品种三七、太子参、党参、当归等,无不与自然灾害有关。可以说是自然灾害是引爆三轮药市涨价的“导火索”,那么,2017年药市商机又在哪里?
对于2017年药市走向,多商表示忧虑,因为2016年多数药材价格已上涨,种植户获得了较好的收益,种药热潮再次在各药材产地如火如荼展开。其实,按照药市周期“涨三年,落三年,不涨不落又三年”的论断,第四轮涨价周期应于2018年到来。2016年多数药材价格提前上涨,是否预示着这轮涨价周期中途夭折?回顾2016年涨价的品种,涨幅并没有第三轮周期大,多数药材价格并未涨到上轮周期价位。例如:白术第三轮周期价格涨到了40元以上,这次价格才涨到28元左右;白芷价格在上一轮周期统货价格涨到16~17元,而这次统货价格只涨到9元左右;还有黄芩、防风、北沙参、桔梗、玄参、川芎、泽泻、海金砂、郁金、牛蒡子、白前、紫菀、菊花、金银花等等,以上药材价格均未赶上轮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