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之所以被人常常谈起,说明问题迟迟没能解决,民生仍然面临着困局。
单纯地从市场角度来看,廉价救命药、孤儿药,有需求,有供应,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话,价格自然随着市场机制调节,即便有高有低,也算合情合理。
但药品毕竟是特殊商品,事关民众生命健康权利,受国家管制和调节。所以,廉价药、孤儿药从医院销声匿迹是公众难以接受的现象。然而,黑市的存在,说明市场机制仍然在发挥作用——因为单一需求量少,受管控的价格低,利润少,廉价药、孤儿药就从被管控的场所流向了不受管控的“黑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黑市”上的高价,其实是市场协议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黑市”的存在,不仅会因为在监管视线之外影响用药安全,更会因为暴利的导向,将正规渠道的有限廉价药、孤儿药继续分流,黑市药卖出“黑心价”的情况就会持续恶化。不能允许药品黑市的存在,一定是政府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
可是,关闭黑市,也解决不了廉价药、孤儿药在医院短缺的问题,甚至可以说黑市的出现,正是问题难以通过正当渠道获得解决的结果。近年来,政府职能部门为解决这个问题也曾煞费苦心,采取了多项措施,诸如放开药价管控让廉价药涨价、定点招标等等。可实施起来却一直难以奏效,药厂、药店以及销售渠道都仍因为利润低而不愿大量生产和供应。
实际上,现行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固然有改革的余地,但从根本上来说,廉价药、孤儿药支撑不起足够的利润维持市场各环节对利润的要求,其原因还在于这些药品虽对需要者来说不可或缺,但总体需求量还是过少,属于零散需求。
这在传统的市场模式中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导致反复成顽疾。但是在互联网+的时代,完全可以发挥互联网的“长尾效应”,将廉价药、孤儿药的零散需求聚集成大量的需求,这样就足以支撑起必要的利润维持市场的运转。
其实,那些黑市也有不少是通过网络获取不同地方的患者需求信息,以持续获得他们的暴利。相关部门不妨从中反思借鉴,更快地运用起互联网思维,加快网络药商的开放与监管,不要被那些黑市草莽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