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点,天气阴沉,东方医院门诊输液室明晃晃的灯光,让人昏昏欲睡。记者细数,66个输液座椅中22个上方都悬挂着盐水瓶,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
四十多岁的朱女士,因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发炎过来输液,说来也巧,这居然是朱女士的“首挂”。“以前从来没挂过水,像我们这种年纪,毛病不是特别多,平时感冒吃点药就好了。”朱女士说:“这次挂水,是因为医生觉得我比较严重,他说挂水快一点。”
门诊输液对大部分人来说并不陌生,感冒了挂一次水,第二天生龙活虎。有医生告诉记者,在不建议输液的情况下,病患会自己提出输液治疗,希望疗效快又好。为了抑制抗生素过度使用,今年以来,江苏、安徽、山西、浙江、内蒙古、四川、江西等多地出台了针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而上海暂未有相应规定。
减少不必要的门诊输液
在上海,有业内专家指出,不主张“一刀切”政策,但会尽量减少不必要输液以及抗生素的使用。上海市卫计委药政处吴文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上海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总体情况不错,特别是门诊输液这块控制得很好,有些医院已经基本取消门诊静脉输液,其他医院也提倡在门诊减少输液。
据卫计委数据显示,目前,上海二、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占药物使用比率已从50%下降到1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级医院99%的处方符合单处方药品数量控制要求。
下午3点,宝山区大场医院输液室患者寥寥,81个位置仅11位患者在输液。
“别看我年纪大,我怕打针。”53岁的陈女士以往秉着能挂水就不口服的理念,将输液当成了家常便饭,一年至少输液3—4次。如今,陈女士慢慢减少输液次数,经过一年验证,她惊喜的发现:“口服治疗,我的病也好了,免受了很多痛苦。”
艾儿贝佳妇产科医院妇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刘大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给病人看病时,我会传递一些新理念,如某些妇科疾病,不需要输液治疗。”
陪同家人输液的张女士告诉记者:“五十年代儿童很少有输液的,常用的是肌肉注射,等成年后,抵抗力也增强了,就更不用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了。”
刘大庆指出,静脉使用抗生素也会发生过敏等副反应,而且输液本身会增加心脏负担。
抗菌药物应用,分级管理明确
今年9月,上海召开了市二、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师资培训,卫计委药政处吴文辉敦促各医院要认真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要求通过培训进一步规范、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刘大庆介绍,一年半以前,艾儿贝佳妇产科医院有建立门诊输液室的打算,但在筹备过程中,随着输液理念的改变,医院将输液室空间转化成了现在的咖啡厅。
在艾儿贝佳妇产科医院,记者看到了关于抗菌药物应用的分级管理制度,条条框框都是对抗菌药物应用的严格管控。根据管理制度,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处方权进行了严格的限定,医师根据级别开具抗菌药物处方,住院医师只能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以单用为主,原则上不超过3日量,最多不超过7日(抗结核病药物除外)。
刘大庆强调,使用抗生素治疗前,应进行血常规检查,必要时做细菌培养,只有确定为细菌感染时,才可使用抗生素。她的治疗原则是,能口服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静脉注射。“但是,如果是严重细菌感染,还应及时使用抗生素输液治疗;如确定为单纯病毒性感染,则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若没有指征,不能凭医生经验去开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