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医生,中药熬好之后杯子底下会有一层很厚的东西,这层东西要喝掉吗?”一位病人在门诊中问道。
“中药最后的沉淀物不用喝。”我说。
“我每次都硬着头皮喝掉的,这难道不是中药的精华吗?网上说是要喝掉的。”病人问。
“这不是精华,精华都在汤里,不在沉淀物里。”我答道。
关于沉淀物到底要不要喝,看似是个不起眼的小问题,却令不少病人感到纠结。
我小时候跟随祖父抄方时,就经常会遇到病儿的家长问及中药沉淀物的问题。当时祖父的回答都是沉淀物不用喝。
不过,因为这个知识点并未正式收录到中医药教材中,也就是说并没有非常正式的说法。对此,我进行了一番研究。
中药为何会有沉淀物
首先中药有沉淀物是正常的现象,其次是煎煮方法的问题,再次是饮片质量的问题。
中药饮片的类别千差万别,有植物的、动物的、矿石类的,甚至还有贝壳类的,因此在煎煮过程中产生沉淀物是很自然的。
那古人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呢?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就有定论。关于中药的煎煮在《伤寒论》中有着详细的记载,其中所说的“去滓”就是把中药的沉淀物去掉。
虽然书中并未记载具体的方法,但按照推测,应该是通过过滤的方法来做到的。煎煮中药难免有饮片的稀碎物质混入药汁中,因此我们现代人在把中药倒出来的时候建议加一个细孔的滤网,这样药渣可以避免混入药汁里。
此外,久置的中药会出现分层现象。在喝之前,加热的时候最好能搅拌一下,如果快喝完的时候碗底仍有沉淀物,那就留下最后一口,别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