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敖平镇凤泉村,多台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田间来回穿梭,早稻已基本收完,田垄正在陆续整理,村民们准备待气温低一点就开始种川芎。
四川是中药大省,拥有中药材资源九千余种,中药资源品种数和道地药材数均居全国第一,中药饮片规模居全国第二,中成药产值居全国第四。其中,成都拥有全省70%的中药材品种,是全国最大的道地中药材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近年来,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组建专业团队,出台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强化中药产业服务能力,推动道地药材种植走向集约化、标准化,川药生产流程更加信息化、现代化,市场推广领域加速出川出海、全面开花。2023年,全市规上中药工业实现产值185.8亿元,同比增长21.9%。
“量身定制”政策措施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中医药产业“含金量”更高?成都市市场监管局从顶层设计着手,狠抓机制建设。
成立药品监管和产业服务处作为承接医药产业发展相关工作的专门机构,配备原多年从事药械审批、监管的专业人员,主要职责增加“推动医药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医药健康产业重点项目和服务专班机制,畅通省、市、县三级中药产业服务机制,为中药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积极对接国家、省级改革政策,充分发挥企业注册、计量、标准、知识产权、检验检测和药品监管职能在医药健康产业中的作用,在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知识产权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等。
《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促进中药研发创新、加强中药监督管理、促进中药质量提升、强化综合技术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五个方面推出了二十条为成都中药企业、园区“量身定制”的政策措施,合力为中医药注入源头活水。
建立全产业链管理规范
获得国际市场话语权
今年4月12日,成都市市场监管局与彭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举办港澳地区中药上市审评审批制度企业培训会。会上,就内地对港澳地区中药相关扶持政策、港澳地区中成药注册相关法规、流程及注册现状等内容进行了专业培训,解答中药企业在实践探索中遇到的疑惑,拓宽中药在港澳地区上市销售的具体路径,提高对上市审评审批制度的理解与认识。
通过搭建“成都造”中药在港澳地区出海渠道,目前我市12家药企表示有推动中药在港澳地区上市的意向,其中1家企业在成都市市场监管局指导下已向澳门药监局提交了注册申请。
与此同时,成都市市场监管局不断加强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以彭州川芎为例,2019年四川省开始进行川芎国际标准立项技术攻坚,由四川、成都、彭州三级药品监管部门会同技术团队,高位推进川芎全程标准的制订完善,包括育苗、种植、采收、加工、流通以及全产业链等,每个环节都制定了严格的技术规程。
最终,敖平川芎赢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一致认可,一方面极大地带动了品质提升,另一方面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话语权,迎来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