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医药标本 记者 吕瑾 摄
今年7月在昆明举行的第8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上,医疗康养馆备受关注。省内知名医药企业的特色产品、部分州市的道地药材、多个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展示着云南“药物宝库”的独特魅力,吸引逛展市民、国内外经销商、药企代表驻足询问。
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药用生物资源12807种,云南省有6559种,占比51.2%,居全国首位。近年来,我省优化政策环境、加快创新步伐,逐步形成以疫苗为重点的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生产体系,以及以中成药、中药饮片、提取物、健康产品为特色的天然药物(中药民族药)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发挥优势 加快发展
今年6月,省农业科学院发起倡议,组建云南石斛产业创新联盟,加快石斛从种苗培育到精深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攻关,推动云南石斛产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经过多年发展,龙陵县石斛种植面积达4.25万亩、鲜条产量达1.2万吨,直接或间接从事石斛产业群众达7.5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4.5%以上,人均年收入达7600余元,全县石斛全产业链综合年产值达75亿元以上。”谈到石斛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带来的推动作用,龙陵县有关负责人深有感触。
云南具有丰富的药物资源,经过多年深耕,文山三七、昭通天麻、红河灯盏花、龙陵紫皮石斛、广南铁皮石斛、程海螺旋藻、瑞丽石斛、福贡云黄连8个品种获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云药之乡”“定制药园”遍布全省各州市,成为提升中药材质量和品牌的生力军。为进一步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10月,我省启动实施中药材GAP基地评价工作,强化道地药材资源保护和生产管理,提升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储存全链条的规范化水平。
多年来,我省积极发挥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在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前列的基础上,推动产业向精深加工拓展,在中成药、中药饮片、提取物、健康产品等领域实现突破。目前,我省三七、灯盏花等产业已形成种植、加工、研发、生产的全产业链布局,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023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1030.48万亩,同比增长5.7%;农业产值535亿元,同比增长13.8%;加工产值488亿元,同比增长7.5%;三产产值627亿元,同比增长1.4%;综合产值1650亿元,同比增长7%。中药(民族药)产业已成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