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从《黄帝内经》中的岐伯、被誉为“针灸鼻祖”的涪翁,到现代名医肖龙友、蒲辅周……灿烂的巴蜀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孕育了一代代中医名家,培植了丰富的川产药材。破译出来的《天回医简》2023年正式出版,让沉睡两千多年的古代医书重见天日,更是彰显了“中医之乡”的深厚文化内涵,诠释了“中药之库”的丰富资源底蕴。
2021年12月,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名单出炉,四川成为西部地区唯一入选的省份。如今,2年多过去了,示范区建设进展如何?成效怎样?
2月29日,四川省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工作交流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议在达州市召开。会议总结了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进展,研究部署了下一步重点工作。
“全省上下联动、竞相发展的局面持续巩固提升。省委十二届三次、四次全会把中医药工作作为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各部门完善政策、增添措施,为中医药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各地推动中医药发展劲头足、势头好,中医专科建设热情高涨,县域次中心建设全面推进,产业新增长点持续涌现。”大会现场,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兴平如是说。
寻找突破口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在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青台村的天冬加工工坊,50岁的村民李梦菊正与十多位村民一道,对天冬进行淘洗、蒸煮、剥皮、分流的粗加工。她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我家里的几亩地已经流转种了天冬,算下来1亩有1万元的收益,我在工坊每天也有70元的收入。”
郭北镇党委书记周兵介绍,天冬是当地的道地药材,实施粮食加天冬套种后,每亩可收8000斤天冬,既增加了农户的收入,也发挥了天冬的作用。据了解,仅东兴区就有40余个天冬种植基地,面积达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