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传言,中国中药(00570)终于“官宣”私有化退市。
2月21日晚,公司公告称,国药集团拟以每股4.6港元的价格将中国中药私有化,相对于此次停牌前收市价3.43港元,此次私有化价格溢价约34.11%。中国中药将于2月22日恢复股份买卖。根据国药集团的相关持股比例计算,此次私有化的总代价约为154.5亿港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停牌正式公告私有化前两天,中国中药股价大涨,两天涨幅达17.87%。此外,受私有化利好消息刺激,中国中药周四(2月22日)开盘即迎来大涨。截至收盘,涨24.2%,报4.26港元。
根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关于中国中药港股市场“最后一舞”,股民并不满意,不满的点主要集中在私有化的低价方面。雪球上有投资者直言“公司私有化价格太低,目前港股历史低点+前期无任何利空暴跌20%,拉低股价,大股东有趁火打劫之嫌。”
不再是“狼来了”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中药的母公司为国药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中药)。
国药中药前身中国于1955年成立,负责全国中药的产、供、销综合平衡和行业管理,2003年并入国药集团,2013年2月控股上市中成药企业盈天医药,同年10月盈天医药收购贵州最大的中成药企业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11月更名为中国中药。2015年10月,中国中药将江阴天江药业及其子公司一方制药收入旗下,奠定其在中药配方颗粒领域的龙头地位。
无独有偶,中国中药陆续开始其在中药全产业链的版图扩张,2016年10月中国中药并购上海同济堂、贵州同济堂饮片,实现中药饮片与配方颗粒业务并驾齐驱;2017年后先后收购北京华邈等优质企业,并陆续在江西、陕西等地投建产地综合业务基地。基于以上业务拓展,公司成为执配方颗粒牛耳,布局“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全产业链,业绩持续增长,2017-2021年营收与归母净利润的CAGR分别为22.50%和13.36%。2023年上半年,中国中药实现营收93.0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79亿元。
从发展前景来看,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结束试点,有望迎来量价齐升,中国中药占据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半壁江山,拥有明显先发优势,有望优先受益行业扩容,局势一片明朗,缘何私有化传闻不断?
根据中国中药自己的说法,其股份的交易价格、流动性在一段时间都处于低位,交易流通量十分有限。往前回看90个交易日,可以观察到:中国中药的平均日股约2662万份,仅占21日股份的0.53%。此外,目前公司的估值水平的确相对偏低。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7日停牌时,与A股市值前30位的中药行业企业相比,中国中药的市净率水平排行倒数第二位。
根据智通财经APP了解,该公司三年时间被传三次私有化,均引起股价剧烈波动,但每次都被辟谣。
私有化传闻第一次出现在2021年1月27日,彼时有消息传出,国药集团牵头的财团计划以每股至少5.10港元的价格私有化中国中药,这一价格较中国中药过去一个月的平均股价3.83港元溢价约33%,中国中药估值至少达到33亿美元。消息传出后,中国中药股价两日累计涨幅约10%,不过同年8月,国药集团表示不再推进中国中药私有化。
2022年12月7日,中国中药私有化声音再起。据悉,国药集团考虑尝试将旗下中国中药私有化,估值约40亿美元。知情人士称,国药集团与顾问正在商讨潜在私有化的新提议。
不过,此次辟谣速度很快。仅于次日(12月8日),中国中药就发布公告称,“本公司从国药香港获悉,截至本公告日期,国药集团经初步研究,不对本公司进行私有化相关安排。”
就在披露国药集团不对其进行私有化当天,再次刺激中国中药股价拉出一根大阳线,当日收窄16.41%,刷新过去5个月以来新高。
第三次私有化传闻,便是今年2月7日。有媒体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国药集团正考虑可能将中国中药私有化,并且国药集团已就融资事宜和银行进行了接触。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称,国药集团还可能与其他投资者联手行动。市场对“狼来了”的故事,总是乐此不疲。此次,中国中药股价亦应声而涨,2月7日下午14时26分左右,中国中药盘中一度涨超12%,最终收涨9.94%。
一而再,再而三之后,中国中药的私有化落地,不再是“狼来了”的故事。
但是,市场上投资者反对私有化的声浪不小,主要是对私有化价格相不满。雪球上有股民直接提出质疑,“三年前的5.1私有化价格对现在的4.6,这三年是公司出现了经营上的重大失误,导致了估值的下调吗?”
事实上,与经营重大失误相反,中国中药经营渐入佳境。近日,公司还发布了2023年的盈利预喜公告,预计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5%至95%。
不满背后:利空消化+成长空间巨大
2022年,中国中药高增长之路突然止步,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滑24.9%和60.5%。大幅下滑的业绩背后,与中药配方颗粒新旧标准转换期供给不足有关。
2021年4月,《关于执行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发布,根据通知,中药配方颗粒不能再按企业标准生产和销售,不具有国家药品标准或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标准的中药配方颗粒不得上市销售。
这一标准的出台对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生产工艺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行业内企业的业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22年,中国中药的中药配方颗粒收入同比下降42.5%至77.1亿元,收入占比同比下降15.6个百分点至53.9%,由于收入大幅下降和标准提升导致成本上升影响,配方颗粒毛利率下降8.6个百分点至62.8%。2022年,随着利空逐步消化,公司业绩呈现回暖现象。
此外,随着中药配方颗粒集采落地,中国中药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集采之下,销售范围拓宽带来量的增长,有利于成本控制较好的全产业链公司。中国中药作为行业龙头,将受益于行业销量的快速增长。以开源证券研报数据为例,量升为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比如将2024年量增幅从10%提升15%至15%,对应2022-2024年市场规模会分别增长36%、43%、50%。
而且,当量成本提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价的增长。首先,新国标相较企标对于配方颗粒含量检测指标数量要求严格,导致生产成本加大,形成当量成本提升。其次,2021年8月以来中药材涨价明显,导致原材料成本提升。基于以上两方面,开源证券预计中药配方颗粒拥有提价趋势。考虑到量价因素,开源证券研报预计2022-2024年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分别为442亿元、537亿元、649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46%、22%、21%。
中国中药作为中药配方颗粒市场龙头,2020年市场占约52%。在上游GACP中药材基地建设、备案品种数量生产、投放配药机快速拓展医疗机构端销售、行业龙头的医保先发优势等方面,均领先同行,能够持续受益于市场扩容,高增长有望,堪称优质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