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解码
“没人,价格也不好。”1月18日午后,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内,专销川芎和泽泻的商家刘女士和记者聊起来。冬季本是中药材销售旺季,但市场却没有预期中的火爆。2023年,中药材价格波动明显,尤其是淡季市场不淡,多个品种的价格在夏季上涨明显。据中国中药协会发布的报告,去年超过200个常规品种中药材涨幅超过50%,100个常规品种中药材涨幅超过100%,25个常用大宗药材涨幅超过200%。而进入传统旺季,价格开始“刹车”。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显示,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在去年8月8日达到历史高位3604点,现在已跌至3260多点,跌幅为9.5%左右。沙苑子、佛手等中药材的最新售价较去年11月下降超20%,酸枣仁、甘草等下降约10%。
四川是中药材的主要产地之一,中药材品种总数、大宗品种数、道地药材数均居全国第一。跌宕起伏间,川产药材表现如何?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麦冬、黄连、白芍等价格上涨明显
2023年,作为川产道地药材之一的麦冬,其价格从年初的每公斤90元上涨到7月的170元。记者在市场内看到,当前麦冬的批发价仍在每公斤170元到190元,部分零售价达每公斤210元,但市场上麦冬的现货并不多。
“没货。”市场内,不少挂有“麦冬”标牌的商户都说无货。记者在一家麦冬产地直销商铺看到,店铺里大部分是已经卖完的空柜,还有少量的柜子里有麦冬。“春节后麦冬就产新了,产新后的价格也许会降下来。”该商户介绍,麦冬产新时间在每年的2月至4月,一般情况下,市场上的商家在过年前会清仓陈货,等到年后卖新货。去年麦冬行情大涨,不少商户预判产新后麦冬产量会大幅上升,价格也将回落。
黄连、白芍的价格在去年也上涨明显。
“去年初,白芍价格差不多在每公斤25元到30元,现在是每公斤50元到60元,基本翻了一倍。”经销商邓先生介绍,听闻白芍涨价,德阳中江已有种植户开始提前收获,想赶上这波行情,不少药农也在扩种。“但等扩种的白芍收获后又是什么价格,谁也说不清。”
2023年初,黄连的价格在每公斤210元左右,今年初已达340元。相关专家分析,造成高价的原因主要是2022年产区遭受了极端高温天气,导致在地黄连一定面积受损枯萎,加上资本炒作,让价格上涨。“现在价格基本稳住了。”部分商家介绍。
川芎、泽泻等价格下跌,有商户亏本清仓
在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一楼,经销商王利的店铺里,摆着不同规格的胡黄连。虽与黄连仅有一字之差,但胡黄连的价格去年以来却一直下跌,“2022年10月以每公斤370元的价格购入,现在跌到每公斤270元到280元,1吨货就要亏10万元左右,现在手里还有七八吨。”王利叹了一口气。
四川是泽泻的主产区,当下正值泽泻产新季。在乐山夹江,中药材种植大户杨强刚采收了80多吨泽泻,烘干后并不打算销售。“现在价格太低了,等等再卖。”杨强介绍,去年泽泻产新价格在每公斤十七八元,今年产新价只有十二三元。
“除去种子和人工等成本,每亩地还要倒亏200多元。”另一位种植大户郭玉也在等价,不过他不敢等太久。去年6月,川芎产新时节,产地价每公斤22元,郭玉想等市场行情好一点再卖。结果等到12月,价格不但没涨反而一直跌,最后不得已以每公斤16元的价格卖掉。
“去年市场就川芎、泽泻跌得凶,90%经营川芎和泽泻的都亏钱了。”专销川芎和泽泻的刘女士说,川芎去年产新的时候价格为每公斤30元,产新后一路下跌,现在批发价已跌破每公斤20元。“亏本也得卖,等产新的时候陈货更难卖。”刘女士说。
供需失衡、投机炒作是价格波动的核心原因
与麦冬、泽泻等价格行情不同,白芷的价格走势是2023年部分中药材行情变化的缩影——上半年高歌猛进,下半年价格回落。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供需失衡和投机炒作是中药材价格波动的核心原因。
“看到药材涨价赚钱了,下一年往往就会一拥而上。”中药材天地网信息和数据负责人陈庆表示,中药材行业以散户种植为主,组织化程度较低,对生产调节的滞后性较大。对散户来说,药材的种植规划往往会根据当下的市场价格决定,缺乏前瞻性。一旦供大于求,中药材的价格就会下跌,种植户只能保本乃至亏本,之后又会选择少种或者换种其他品种,这就导致了中药材的产能变化无常,价格大起大落。
“涨3年掉3年,平平稳稳又3年。”对于未来中药材的市场行情,有专家认为,中药材市场很难再回到2023年上半年的状态,目前的情况或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如果资本炒作不明显,供需关系将主导调节市场价格。(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燕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