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中药资源丰富,是全国道地中药材重要产区之一,素有“北药宝库”之称。“建设中医药强省,深入实施百县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计划”被列入2024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如何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让其真正惠及更多百姓,成为本次人代会上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山西坐拥1700多种中药材资源,黄芪、连翘、黄芩等数十种道地药材更是业界闻名,但人工种植的中药材仅有100多种。”在山西省人大代表、国药控股山西晋中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少芳看来,山西目前在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方面还存在短板,大部分中药材仍处于小规模分散种植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山西中药产业的提档升级。
为此,孙少芳建议,要加强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基地建设。“坚持把中药材田间种植作为中药产品生产的‘第一车间’,进一步提升行业整体布局,优选适宜的中药材种植区域,可以通过建立特色专业镇等方式,因地制宜推动区域中药材资源与栽培研究基地建设。”
“中药材产业是晋城市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如今,中药材种在哪却成为限制其规模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来自中医药强市晋城的山西省人大代表、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晋城阳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晋城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柴慧萍说道。
柴慧萍在调研中发现,实际生产过程中,一般实施主体不明了土地性质,且市县乡村在耕地规划布局上,对产业发展缺乏引导。为此,她建议立足地域环境条件、统筹全域范围,科学制定专项发展规划,针对国家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政策方向,进行全域统筹,科学配置用地空间,保障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用地需要。
“客观审视全省中医药发展形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仍然较为薄弱。”山西省人大代表、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太原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二级巡视员张刚建议,要加大基层中医药项目资金投入,以中医特色专科项目建设为抓手,完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体系;扩大中医药类医保报销范围,取消中医适宜技术项目报销限制,加大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农村和社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同样重要。”张刚说道。
山西省人大代表、山西省河东中医少儿推拿学校业务校长王建红在调研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时同样发现,尽管配套的中医馆、中医阁已普遍建立起来,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医馆、中医阁因中医药适宜技术人才的缺乏而不能正常开展服务。
“大力培养乡村需要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人才是基础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针对人才短缺的现状,王建红建议,“要依据服务区域和服务人口确定人才需求情况,制定供需规划;确定中医药教学实力强、专业优势突出的院校作为定点院校,进行定向招生,政府给予资助,确保培养出的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建立育人、用人、留人的有效机制,不断改善农村中医药队伍结构和待遇,为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提供人力保证,让中医药人才在农村绽放光彩。”(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