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怀宁中医骨伤疗法”源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怀宁县卫健委主任陈兰芬介绍,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在该县蓬勃发展,中医凭借望闻问切的诊查手段、针灸推拿的治疗方法、简便验廉的治疗优势,已逐渐成为怀宁县群众就医的新模式。
怀宁县中医医院中药房医生在为患者配制中药。
“好中医”吃香 共建“智慧共享中药房”
近日,记者走进怀宁县中医医院,在该医院药房门口,家住凉亭乡鹤林村的王奶奶正拿着从药房刚刚打包熬好的中药汤剂。
“以前都是拿了中药回家熬,添多少水、熬到什么火候,我们掌握不好,现在是医院里专业技术人员熬好、包装好,我们能来自取,医院还能免费送到家,真是太方便了。”王奶奶由衷地点赞县中医医院智慧共享中药房带来的便捷。
“您下次打电话给我,我们给您直接把药煎好送到家。”怀宁县中医医院智慧共享中药房主任程启剑对王奶奶说。
“患者在乡镇卫生院拿药,我们都可以配送。”程启剑介绍,2023年以来,怀宁县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和智慧共享中药房,实时流转、监管、采集中药处方,为患者提供调剂、煎煮、包装、配送等一站式用药服务,患者下单后最迟第二天上午就能收到中药。
记者了解到,怀宁县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配送中心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实行统一目录、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货款支付、统一药事管理的“五统一”管理模式,使基层药品短缺的矛盾得到缓解。
此外,县内各医疗机构为患者开具中草药处方以后,通过系统上传到县级管理平台,工作人员实时接收并审核患者处方,运用现代化煎药系统完成识方、配药、煎药、包装等环节,通过专人配送或快递等方式,将煎好的中药或者调配好的中药饮片送到患者手中。2023年,怀宁县、乡、村各级医疗机构共开具中药饮片处方9000余张,代煎中药17000余剂。
“为保证药品不短缺,能够及时配送,我们根据基层医疗机构用药需求,对临床常用药品、慢性病用药、部分用量较少的普药进行一定量的备货。”程启剑补充道,对短缺药品品种,及时沟通、询价,将不足库存予以合理分配,保证乡镇卫生院临床不短缺、少短缺。
为让百姓能看上“好中医”,近年来,怀宁县紧紧围绕“健康怀宁”建设,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全面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群众对中医药的健康需求。
怀宁县雷埠乡卫生院中医馆医生江新在为患者推拿治疗。
抢占“制高点” 建立创新发展新机制
高起点谋划。怀宁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将中医药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健康规划等,制订“十四五”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规划,谱写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美好篇章。
高规格推进。将中医药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以县政府县长为组长的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 16个部门参与的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中医药工作、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县政府对乡镇政府、卫健系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重考核。对创建工作实行日会商、周调度、月通报、季推进、年考评,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一体推进、全民参与”的推进机制。
高要素保障。建立持续稳固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设立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经费,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近三年中医药事业经费占总卫生投入比例均超15%,且逐年增长。积极落实医保鼓励扶持政策,提高中医类药物和治疗项目结算支付比例,调整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夯实“着力点” 健全优质服务新体系
着力打造健康新阵地。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改善中医药诊疗服务环境。投资4.5亿建成县中医院门急诊楼、住院楼及康复(含残疾人)治疗中心等,全面完成230个村(居)卫生室标准化提升工程,镇镇建有中医馆,村村建有中医角,建成40个中医阁。
着力提升服务新质效。怀宁县中医医院是安徽省示范中医院、安徽省特色中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按照“三专科两中心一基地”的“321”工作思路,着力打造骨伤科、针灸推拿科、脾胃病科三个中医特色专科,以及康复治疗中心、治未病中心和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骨伤科、康复科、针灸推拿科”获批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其中“骨伤科”还被列为安徽省“十四五”首批中医特色专科。扎实推进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专科联盟,提升中医药服务质效。在安庆市率先建成“智慧共享中药房”,实行线上开方、配送上门的智慧型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中的特色优势,疫情期间累计发放中药汤剂20余万袋。大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康复科等科室,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均超25%,中医药服务占比均超35%,能规范提供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村(居)卫生室均能提供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让群众就近享受“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着力激发队伍新活力。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名医王雨田工作室”“江淮名医王建民工作室”先后落户县中医院。在全市率先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率先实施“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出台人才引进激励政策,近三年共引进中医药人才79人,其中研究生和成熟型人才15人。通过培训、进修、竞赛、师带徒、确有专长考核等形式,培养中医药人才1000余人。推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体现优绩优酬,医护人员享受双重绩效奖励,激发团队活力。开展医师节、护士节表彰活动,营造尊医重卫的浓厚氛围。全县共有2个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3个省级名中医工作室,2人荣获国家级名中医称号,9人荣获省、市名中医称号。
聚焦“融合点” 构建文化、产业新格局
中医药文化融合发展。厚植中医药土壤,增进群众中医药促进健康的行动自觉和文化自觉,线上、线下全媒体覆盖式整合联动传播,让中医药文化在千家万户生根发芽。建成县中医院、怀宁海螺山望春花等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健康365”“卫你健康”等品牌节目深入人心。开展中医药宣传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学校、进敬老院、进家庭等活动,积极举办“三伏贴”“三九贴”“中医膏方节”“中医药文化宣传周”“一周一村健康巡诊”等活动,让中医药融入百姓的生产生活,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中医药三产融合发展。围绕道地药材“海螺山望春花”等优势品种,大力扶持中药材种植,种植面积10万余亩,品种达千余种,培育药材种植企业201家。海螺山望春花发展项目被列入“863”国家星火计划,怀宁蓝莓入选“点赞2023我喜爱的中国品牌”。大力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海螺山望春花、乾隆牡丹、石镜菊花、粉铺荷花等种植基地年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积极开发蓝莓系列产品及花青素项目,将中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2023年5月,新食品原料蓝莓花色苷成功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审查。艾草系列产品、菊花茶饮、瓜蒌子等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中医药赋能医养融合。统筹推进中医药和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在中医医疗机构设置护理院,全县21家养老机构均与医疗机构签订医养结合协议,全县老年人中医药服务管理率达80%以上。投资近6亿元打造高端的医养游康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