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中药材资源丰富,是中国苗医药之乡、天然药物宝库,是我国四大药材主产区之一,素有夜郎无闲草、黔地多灵药的美誉。
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初步统计,贵州省药用资源品种达7837种(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及矿物药等),位居全国前列。56个中药材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95种黔产道地药材、91种少数民族习用药材,遍布黔中大地。
近年来,我省充分利用道地药材产地的优势,积极培育发展中医药产业,推动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驱动中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中医药产业风生水起,“黔地灵药”品牌越唱越响亮……
云贵高原道地药材关岭集散中心开市暨世界中医药大会第七届夏季峰会关岭分论坛现场。贵州黔药源众鑫药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好山好水出好药,“黔地灵药”迎风长。
贵州省中药材资源丰富,民族医药历史悠久。近年来,围绕中医药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我省积极培育发展中医药产业,推动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驱动中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
2022年,省中医药产业专班各部门单位紧密协作、强力推动,全省中医药产业在中药材产业、中药制造业、中医药产销、中医药康旅、中医药交流方面取得新进展。
当前,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逐渐上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省正抢抓机遇,立足贵州“六大产业基地”的定位,在强链补链延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医药特色品牌、中医药文化传播上狠下功夫,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用好四大优势 中医药产业稳步发展
2023年12月底,镇远县蕉溪镇柳溪村3000余亩太子参的冬种工作基本结束。
“太子参种植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种植户陈凯说,今年他与合伙人来到柳溪村考察时发现,当地土质松软、排水良好,加之海拔合适,比较适合太子参生长。于是,2023年他与合伙人一起到柳溪村流转50亩土地种植太子参。
在贵州,适合种植太子参的地方还有很多,种出的太子参质量也十分优良。据了解,贵州太子参标志性成分远高于国内其他产区,我省紧紧抓住这一资源优势,将全省太子参种植规模发展到了全国第一。
不单单是太子参产业,总结起来,贵州中医药产业发展有四大优势。
独特的生态优势——我省具有独特的高原山地生态,是许多珍稀、古老动植物保存和繁衍的场所,好山好水出好药。
中药材资源优势——贵州省药用资源多达7837种,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22年底,全省人工种植中药材160余种,种植面积796.17万亩、产量290万吨,种植面积超10万亩的大县有34个,种植规模超过万亩的品种有47个,其中天麻、石斛、薏苡仁等种植规模全国第一。
中药材质量优势——贵州独特的自然生态造就贵州中药材的道地品质,特别是天麻、半夏、吴茱萸等自古以来就是优质道地药材,品质均优于全国同类产品;以苗药为代表的154个民族药升为国家药品标准,成为贵州民族药品牌。
政策支撑优势——国家和省都出台了系列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政策文件,各级各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支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构建起了“1+N”的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
依托这些资源优势,近年来,我省中医药产业实现稳步发展。截至2022年底,全省中药材种植产量达297.8万吨,产值280.6亿元;培育10万亩以上种植大县33个,建设1000亩以上基地330个,种植面积超万亩单品46个;天麻、石斛、薏苡仁、山银花、钩藤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太子参、薏仁米、金钗石斛、山银花等一批道地药材具有市场竞争力;全省规模以上中药生产企业达114家,工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156.42亿元增长至290.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