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近年来,国家对于中医药的政策利好不断,由此推动中药行业蓬勃发展。在多重积极因素影响下,中医药产业迎来更多新机遇。一方面,中医药国际认可度不断提升,促进中医药产品进出口。另一方面,新的注册分类落地,从政策端鼓励中医药创新。
在此背景下,2023年4月21日,博鳌亚洲论坛健康产业国际论坛召开期间,弗若斯特沙利文携手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组委会,共同发布《大国底蕴,历久弥新:中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新机遇研究报告》。
对此,头豹研究院院长李政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过去一年中,我们看到中药进出口贸易增速明显。在政策端,伴随‘一带一路’政策持续落地,中国积极推进与各国医疗战略和技术标准之间的连通,国际间交流合作不断增加。在实践端,我国优化自身卫生医疗体系的同时,积极加入多个国家的卫生医疗体系,促进国际市场对中药的认可度不断提升。未来在政策大力支持和企业研发推进下,将进一步刺激中药市场飞速发展,预计2027年整体市场规模有望突破973亿元。”
中药进出口贸易增长20.4%
近年来,国家对于中医药的政策利好不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201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通过,2017年7月1日起实行。作为第一步全面系统性法律,其对中医药产业发展部署有了明确的指导意见。随后,国家开始陆陆续续针对中医药出台发展及保护政策。
2022年1月,由国家牵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中医药文化、产业,推动中医药防疫抗疫合作、科研医疗合作,有能力出海的企业有望找到新的发展方向。政策推动下,2022年中药材及中式成药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均呈快速增长,出口数量达14.8万吨,出口金额达91.2万人民币。
受到一系列利好影响,中国中药类商品出口趋势向好,进出口两旺。中国中药类进出口贸易总额由2021年的71.2亿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85.7亿美元,增速达20.4%。由此反映中药国际化初显成效,未来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将保持较快增长。
但一片增长之下,中药研发停滞问题越发凸显。据悉,2016年,受药监局发布文件严查新药临床数据造假,同年只有259个中药申报,中药获批仅仅只有2个。
对此,李政指出,“过去几年由于质量问题、不规范应用和评价缺失曾让中药新药研发停滞不前。”2016—2020年,中药申报或者获批数量都较少,一方面是中药注射剂风险事故频出,质量、技术和安全性问题未得到全面改善;另一方面是由于中药审评审批体系尚未完善,而中药研发具有创新难度大、作用机理和评价体系不明确、研发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等特点,使得中药制药企业对新药研发持谨慎态度。
直至2023年2月1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今年7月1日起施。李政表示,“按照中药注册分类,上述规定分别阐明了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等相应注册管理规定。新注册分类的提出,更好地发挥中药特色优势,满足临床需求。随着注册流程的不断完善以及审批效率的不断提高,中药审批时间呈现逐年缩短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