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4月18日讯 鲁南制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工程师张贵民带领团队,守正创新,完善中药药效评价机制,加速构建现代中药智能生产体系。
在鲁南制药集团中药制药共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贵民正带领团队,对一款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中药创新药,进行疗效优化与评价。这款药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临床经验方,因缺乏科学的药量配比,一直没有产业化。鲁南制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工程师张贵民说:“中药的量效关系在临床上,靠这些中医大家对中药的认知去评价,看不见摸不着。”
药效评价是中药创新发展的起点,围绕科学配比药量与药效这一难点,从2010年开始,张贵民带领团队以系统药理学、代谢组学等相关技术为支撑,从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数字化研究转化,阐释中药作用机理,建立了一套以机体电信号为变量的药效学评价体系。鲁南制药集团中药制药共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组负责人袁晓梅说:“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整体的理念,是在中药研发领域突破性的深度实践。”
基于科学的评价体系,张贵民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了“设计—工艺—制备—质控”四位一体的现代中药生产体系模式。目前鲁南制药集团已有13个中药创新药上市,3个在研品种进入临床阶段。鲁南制药集团中药制药共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负责人杜昊忱说:“尽可能保留我们的中药的多组分,体现我们中医药的特色。另一个,我们要制定一个全新的质量标准,使我们中药整体上更加可控稳定。”
传承精华,深耕中药创新领域。从业30年来,张贵民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5项,逐步构建起从药效评价等基础研究到生产流通的全产业创新链条,不断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鲁南制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工程师张贵民说:“中药产业化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去全力打它的创新能力,建立了评价方法,建立了创新体系之后,就可以支撑整个中药产业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