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营卫、取阳明、调虚实。
——行气阳明汤
治疗像小脑萎缩这样的慢性病,从脾胃着手是正路。
尤其对一些病情较重的来讲,上来就补肾就是孟浪之举,结果就是动火生痰,气虚不减。
很多脑萎缩患者都服用过肾气丸这类的中成药,效果也不好,补肾不如补脾。
有这样一个医案。
九几年的一份医案,说一位老人都快不行了,虚弱不能进食,奄奄一息。什么医生都看了,都束手无策,准备让家人料理后事了。
后来又请了一位老中医,给他开了几副四君子汤。用了药后,老人开始进食,几天后竟然能下床活动了!
说这个,就是说这个脾胃的重要性。
小脑萎缩为什么会进展?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讲,首先的原因就在于营养不够。
患者自己产生的营养不足于承担身体的需要,简单点说就是脾胃不能产生足够的气血。
所以,小脑萎缩的治疗初期,一方面是开源,另一方面是节流。
开源是增加肠胃功能,促进营养的产生,这个就是收,节流就是少做无用的浪费。
所以,在用药上,“行气阳明汤”它会有生发的药,也得有管收敛的药。
我们之前说,小脑萎缩,它不是病因,这四个字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病名而已。
就像得了这个病的,基本上都做过CT,从影像学上看,就是小脑的容积减小,脑沟增宽。
但是这也只是表现,不是这个病的根儿。
一个真正的中医,更关注的还是患者的舌苔、脉象、寒热、汗出、头身感觉、饮食、二便等等这些情况。
因为这才是患者对自身不适的最真实、最准确的反应。
而患者的这种不适反应,也是最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疾病的本质。
现在很多医生,包括西医、中医在内,很多都不辨证用药,就只拿现在的病名去套。
这是非常错误的。
就算一个简单的咳嗽,它也分很多病因。
要是也不分是因为外寒,还是肺热,还是外寒内热,外寒内有水饮。找不对病因,就用不对药,那样就没有效果。
中医要是这么干,就只能看到表面特征,而完全丢掉了中医整体辨证的思维。
小脑萎缩的表面特征是啥?
就是脑细胞的凋亡。相对应的,就是化瘀活血、补脑补肾。
这样搞,就只能是被疾病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