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放到改革开放后中国医药发展史的全过程来看,2022年都是医药行业极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和医药政策调整,使得行业体现出四个明显特征。
一是在国际形势动荡,国内发展增速下滑的严峻局面下,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在强力推进,医药高质量发展步伐没有停滞。
二是医药行业预期全面改变,“朝阳行业”提法不再,行业开始真正分化,部分药企逐渐进入退市期。
三是传统医药生态链正在重构,过去的“玩法”被打破,新“玩法”逐渐成型。
四是在行业增长受阻的局面下,部分医药产品供不应求,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
01、医药高质量发展正在强力推进
2022年,一致性评价、集采、质量监管、准入监管、合规监管、研发监管等政策全面铺开,向纵深处推进,吹响了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集采和一致性评价政策能加速仿制药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行业的集中度,提高行业的发展质量。
受疫情影响,2022年国采大概率只开展一批,但是一致性评价正常推进,且CDE效能稳步提高,过评产品越来越多,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水平稳步提升。这些都为2023年集采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因此,不难想象2023年将会是集采大年。
2022年前三个季度,质量监管一直绷得很紧。很多药企由于工艺合规等原因,直接停产了一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种现象在前几年不常见,国采之后开始变得频繁。从2021年开始,中成药领域的质量监管也开始趋严。
虽然2022年第四季度由于疫情原因,飞检等频次略有下降,但是2023年质量监管一定只严不松,这是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2年,合规监管方面最大的事项是“金税四期”推出。实际上早在“金税三期”时,业界就预测到“金税四期”是迟早的事情,未来一定还会有“金税五期”。
与三期相比,“金税四期”将推出“全电发票”,叠加电子货币的使用(长三角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使用电子货币发放工资),未来药企的货款支付将做到全流程监管无死角,这将彻底堵死“高开”“带金销售”等漏洞。因此,2023年,部分药企对于合规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过去的做法行不通了。
2022年,医疗医药领域的反腐一刻都没停,几乎每周都有医疗医药领域的相关人士被约谈或“出事”的消息。
这说明医疗医药领域的反腐已经常态化,并且一直呈高压态势。在行业组合拳打出来,行业土壤被持续净化后,2023年的情况或将会好转。
事实上,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医疗医药领域的腐败行为已经大为减少,至少明显的“带金销售”行为已经不多见,2022年相比2021年,高开金额也锐减。
在医药准入方面,国家医保谈判因为各种原因推迟,个人预计最迟2023年3月份之后将会落地;基药目录的调整也是箭在弦上。一方面通过集采降低药价,一方面尽可能扩大医保支付范围,尽可能做到全覆盖,尽可能提高常见药品的可及性,这其实也是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针对部分地区使用集采产品不积极、使用高价产品量偏大的情况,很多地区出台了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严厉惩治刻意使用高价药,不完成集采带量的行为。河南等省份甚至联合纪委介入,有力地促进了集采政策的落地执行。
从2015年“7.22政策”开始,医药研发领域的合规监管逐渐发力。这些年来,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数据的真实性有了很大改善,回过头来看,“7.22政策”是药品研发的里程碑事件。
2021年,CDE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给日趋升温的国内新药研发热降温。就药品研发领域来看,从过去的惩治不合规行为,到现在的引导创新发展,这本身就是新药研发高质量发展的最好体现。
2022年,药品研发领域最大的亮点是MAH制度的快速推进。犹记得2020年底,各地对于MAH的实际操作还在观望,笔者集团的一个产品想在集团内做MAH转移没有成功。进入2022年下半年,MAH制度下的新药买卖成交量急剧上升,全国已颁发的B证企业(指无生产资质但拥有药品批件的企业,主要是CRO/CDMO公司)已超过750家。未来,B证企业如何影响行业生态值得观察。
02、医药行业预期改变,朝阳行业不再
2018年之前,医药行业一直被称为“朝阳行业”。这其实不难理解,中国的医药市场化起步比西方晚很多,而人口多,未被满足的医药需求大,放在当时中国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医药行业常年保持百分之十几、甚至超过百分之二十的增长率,因此朝阳行业恰如其分。
没有不落的太阳,这些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
真正的预期改变是从2019年开始的,从最初的不相信、观望、纠结、抗争,到2022年的当下,身处医药行业一线的医药人,特别是拥有决策权的高层们,基本接受了朝阳不再的事实。遍地是黄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个人觉得行业将从黄金发展期逐渐过渡到白银时代。医药行业正在分化,未来,能满足未被满足的需求的产品,才能立足市场。产品价值将决定一切,产品为王的时代将再次到来。
03、医药生态链正在重构
传统的医药生态链的流程基本是这样的:药企生产、商业公司配送、代理商/药企销售、医院/药店售药、病人/消费者使用。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传统的医药生态链正在被重构。过去生态链上的一些强势领域正在被弱化。
例如:
医院的强势药品采购地位正在被弱化。过去医院是药品销售的大头,巅峰期近80%的药品销售额来自医院(第一终端)。随着分级诊疗、取消药品加成、DRGs/DIP、集采等政策的实施,特别是疫情导致的线上诊疗的兴起,医院端的强势地位正在被颠覆。
过去医院拥有三大法宝:招标、医保和医生处方权。现如今,DTP药房给了药品绕过医院招标的机会;医药商业保险(PBM)正在悄然蚕食医保的强势地位,一些新药上市直接和商保对接,而医保的线上支付也在被打通;互联网医院的兴起,让传统医院医生的处方权出现了松动。一句话,病人看病,不一定非要去医院了。我们会看到,过去是病人找医生;现在,很多的医生建立了自己的抖音或者是微信公众号,或者和“好医生”等平台合作找患者,这会导致医药生态链的重构。
销售人员无事可干。2022年,外企销售也很难,甚至出现了外企人员帮助仿制药企做销售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只有集采中标的仿制药完成带量后,医生才可以处方没中标的外企高价产品。集采中标的仿制药一般是没有销售人员维护的,于是出现了外企销售帮忙促销仿制药的情形。未来,销售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专注于产品专业知识的推广成为必然。这颠覆了医药市场化三十几年来,传统药品销售人员的认知。
2022年叠加疫情的影响,医药生态链的重构更明显。比如私域流量的兴起、直播带货等。
04、大部分产品滞销,抗疫概念产品供不应求
年近岁末,中国进一步优化放宽了防疫政策,这导致了部分抗疫概念产品的热销。部分中成药、退热药、检测试剂盒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不禁让人想起了2003年“非典”时期的板蓝根颗粒脱销的场景。
另一方面,在2022年大部分的时间里,受制于疫情防控的限制,大部分医药产品销售不佳,注射剂、肿瘤药品、医疗器械等销售尤其受限。这种医药产品“一冷一热”同时出现的场景,恐怕只有在2022年这样的特殊年份才会出现。
2022年,政策趋紧、监管趋严、落地趋实、执行趋明的行业发展态势明显。2023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继续加强,以进一步推进医药高质量发展。
没有哪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即便是白银时代,我们也没有理由不看好医药行业的未来。一起期待!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